「我認為留住人才是很重要的,汎銓科技是有多人、建構實力後再去買設備,我不會買一堆設備放著,然後缺人,我認為人才遠比設備重要,設備只要下訂單,3、4個月就能到貨,一次要下很多台也不是問題,重點是操作設備的人才,養成期至少一年半載。」柳紀綸說。
【致勝析引力番外篇】「這行無小月」 他不拚最大只當最賺錢公司 汎銓科技董事長柳紀綸專訪

「我不會把公司帶向一味求大,但我一定是最專精、獲利能力最強的。」泛銓科技身為市占逾5成的半導體材料分析隱形冠軍,堅持先培訓人才,再添購設備,2017年以前從未引進外部資金,每年獲利一半分給股東、一半持續投資,如今向資本市場叩關,柳紀綸透露,公司上下半年獲利比約3比7,「我們這行沒有五窮六絕,營收穩定向上堆疊。」法人預估全年每股獲利可望超過6元。
產業競爭激烈,柳紀綸希望提升員工的幸福感,「這裡的工作環境絕對很操,但假設可以撐超過1年、習慣這樣的工作環境和節奏,我們的離職率是非常低的。」他曾經統計過,公司成軍16年來,員工編號僅500出頭,對比目前線上員工人數約350人,換句話說,16年來只走了160人,其中絕大多數不超過半年。
柳紀綸強調:「如果來汎銓超過2年離職的員工,我都會找主管來檢討,為什麼人家會走?他的成就感跟各方面哪裡不滿足了?」曾有主管推託離職員工從一來就不太能適應,「我會罵不太好你還耽誤人家2年,我都是這樣督促管理幹部的」,他認為所有企業主都會說人才是公司的基礎,但不應淪為口號,必須付出實際行動關心員工狀態。

「老實說,我在這行從沒跑過銀行3點半,這是因為我從創業初期就很保守,有多少實力做多少事,這行的設備投資很重,但我不會因為看到市場很好,就買一大批機台設備,必須衡量有多少人力,因為人才的養成也要花半年以上的時間。」當兵時期管財務,加上在聯詠科技管理職的經歷,讓柳紀綸在出擊前懂得先惦自己的斤兩,力求穩定中求成長。
他也強調:「市場對我們這一行是越來越好,所有高科技產品都需要IC,有IC就需要分析,包括面板、板材、軟板、特殊封裝都是,還有很多特殊材料我們都在服務客戶,這個市場是好的,需要時間慢慢成長的,它不會突然爆大量,就是按部就班。」
汎銓成軍16年來,直到3年前才引進10位外部股東,在這之前,每年獲利都是一半分給股東、一半繼續投入,「我們的錢必須花在刀口上,所以我一定是投入含金量最高的材料分析,在2017年我完全不想去擴大跨入可靠度分析。」興櫃後,他一改過去自給自足模式,盼借助資本市場,添購設備、網羅人才,擴大在故障與可靠度分析市占,提供核心客戶一條龍服務。
柳紀綸擷取奈米碳管強韌、可無限延伸的特性作為公司LOGO,他若有所思地說:「我不會把公司帶向一味求大,但我一定是最專精、獲利能力最強的,希望汎銓可以成為百年企業,公司可以穩定發展,就是我最大的成就感來源。」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