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遊草山4】綠意裡捏陶釋放壓力 隱身山中的陶藝工作坊會員專區美食旅遊大面玻璃窗讓學員能在一片綠意中捏陶, 累了還能放下手邊工作欣賞窗外風景。文 陳涵茵攝影胡耀仁發布時間 2021.10.25 08:57 臺北時間更新時間 2023.09.12 20:40 臺北時間雲森陶陶URS27M陶器David Pipkin展覽草山郊山友台陽明山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茶與好茶具密不可分,此趟我們要在草山製作屬於自己的陶器。「雲森陶陶」創辦人David Pipkin來台30多年,他用「magic」一詞形容陽明山,他在這開設陶藝工作坊,也定居山上,在草山打造自己的奇幻小天地。「雲森陶陶」陶藝工作室隱身在小巷內。工作坊內亂中有序,拉胚機座位旁是一大片落地玻璃窗,在山中捏陶格外浪漫,藝術講求靈感,有時一花一草都是美感養分。「不要想太多,享受當下,試著用手指對陶土說話,這是一門新的語言。」此趟是我的手拉胚初體驗,從大學開始玩陶的David,給了我這個新手建議,就像施了法般,不刻意想要做好,反而能好好駕馭力道,一切全憑感覺。雲森陶陶創辦人David Pipkin在大學期間第一次接觸捏陶, 開啟鑽研陶藝的道路,至今仍悠遊其中不厭倦。 除了捏陶體驗, 工作室也提供長期陶作課程。和普通的陶藝教室不同,這裡的氛圍更自由,除了傳授基本捏陶技巧,老師也會讓學生自在揮灑創意;參加長期陶作課程的學員,平日也能來工作室自主練習。手拉坯比想像中還難控制力道,靜下心才能捏出好陶。上釉過程很療癒,素燒後可以報名第二次課程,體驗上釉。David和我們介紹獨特的蘇打燒技巧,可回溯至早期歐洲盛行的古法「鹽燒」,以前燒窯時會產生「氯」造成污染,後來以蘇打取代鹽,蘇打與釉藥同樣能碰撞出火花。從陶土、釉料到燒窯方式,細微變化決定了每個陶器獨一無二的樣貌,這也是製陶的迷人之處,永遠有驚喜。單次捏陶體驗3小時,結束後可以選擇喜歡的釉色,由老師幫忙完成後續步驟。「URS27M」將廢棄的老房舍整修為展覽空間,定期辦陶藝展。鑽進巷弄內可通往郊山友台,這是一處廢棄多年的自來水廠老舊房舍,現在重新改建後成了展覽空間「URS27M」,展示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陶藝師作品,上山逛逛展,在郊山裡感受美學薰陶。老房子裡展示來自各國陶藝師的作品。來自不同國家、不同燒窯技 法的作品,呈現出來的色澤及紋理有不同的美。陶藝展覽空間疫情期間僅週五、六、日開放參觀。雲森陶陶地址:台北市士林區凱旋路25巷4號價格:基礎入門體驗單堂課3小時每人1,200元,一期4堂課4,600元,僅接受網路預約。臉書搜尋:「Cloud Forest Collective 雲森陶陶工作室」e-mail:cloudforestcollective@gmail.comURS27M/郊山友台地址:台北市士林區凱旋路27號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更多內容,歡迎訂閱鏡週刊、了解內容授權資訊。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贊助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