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大咖】穿越邊緣 丁寧

mm-logo會員專區娛樂
丁寧演出社會邊緣人的角色,總讓人印象深刻,與她喜歡挑戰的個性不無關連。
丁寧演出社會邊緣人的角色,總讓人印象深刻,與她喜歡挑戰的個性不無關連。
電影《幸福城市》讓丁寧拿下金馬獎最佳女配角,被大家看見。之後她也出現在好多戲劇裡頭,帶給作品不同的層次與真實性。
但丁寧也常常演那些被社會所遺忘、活在最底層的邊緣人,有別於韓劇看待社會底層往往以黑色幽默面對,她詮釋的邊緣人,就是要觀眾看到邊緣人的尊嚴。

解放幽默感 丁寧

1970年7月4日生,以《幸福城市》拿下第55屆金馬獎最佳女配角,《公視人生劇展—殘值》入圍第55屆金鐘獎迷你劇集/電視電影女配角獎,新作《青春弒戀》。

「我本來就是非常喜歡接受挑戰,我一直喜歡困難的東西。」丁寧解釋自己的人生也真的走過許多辛苦的挑戰,歷經父母破產、只好與爺爺相依為命,但隔代教養換來的卻是對家人的怨懟,這些成長過程的種種缺憾,成了人生的陰暗面。

不紅時去上課 醜陋一面真切攤開來

「那個尊嚴是我一方面知道,是怎麼走到這邊。我覺得每一個辛苦的角色、每一個人,被迫繼續活在這樣子的生活裡,都有一絲絲活下來的力量。」
不管是在《幸福城市》無法跟兒子相認的黑道大姐,還是《青春弒戀》的風塵女,就算戲分再少,丁寧總有辦法讓人看了過目不忘,到底是去哪累積這些人生經驗的呢?「我覺得唯一好處,是我從三十幾歲開始,就上非常多不同的身心靈成長課程。在很不紅的時候去上課,所以當我坐在那邊,很自然、很習慣做團體諮商或治療,把自己變成一無所有的人。」
不管是成長過程的辛酸,或長期在成長課程旁觀的種種,都轉化丁寧表演的能量。
丁寧說會來上成長課的人,本身都是傷痕纍纍,加上課程並不便宜,當然希望自己能得到效果,「要怎麼被治療,你就要真的、願意把自己撕開,把醜陋的那個部分,讓大家看到。」十幾年下來,她看過許多個案,即使跟自己沒有關係,也會在一旁陪著他們呼吸,「這些東西,其實都在我身體裡面。」
但提到丁寧,就不得不說第55屆金馬獎頒獎前一晚的酒會,她喝到微醺後,反應變得好有趣,從此她就成了媒體的最愛。「其實有一些記者本來就對我還不錯,在我還沒有很成功的時候。」至於喝多了變有趣,還是得獎了變有趣?她說並不是,「我本來就是好笑的人,有時候比較緊張,會覺得這話能不能講?然後又不要打擾人家,人家在訪問、我要不要插嘴?這會變成,我講話比較收斂。」
丁寧在《青春弒戀》扮演色情按摩女郎蕭姐,即使墜落風塵,也有她的堅持。(電影《青春弒戀》提供)
不過也多虧獲得金馬獎,丁寧覺得身上的自卑就此放鬆,「放鬆變成了幽默感,我就很喜歡開自己玩笑,所以那時候你們才覺得變有趣,因為我敢亂講話!」說完當場就即席示範,「因為我的長相,一不說話,看起來就很機車。但看起來很機掰的人,不講話機掰、講話也是機掰!」
拿了金馬獎後,丁寧戲約大開,不管是剛播完的電視劇《四樓的天堂》,還是《誰是被害者》《火神的眼淚》,都有她無法被忽視的表現。「只要這個劇本是感動我,對我來說,要想辦法演到,讓你更沒有辦法忘記我。」
拿到金馬獎後,丁寧身上的自卑消失了,講話也比較多自信,「我的長相一不說話,看起來就很機車。」
丁寧談到電影《孤味》,當初沒人能想到有如此大的迴響,「我會接演的理由很單純,是跟我的家庭背景有一點點類似。我家裡面也有一個蔡阿姨,對,要為全天下所有蔡阿姨講話。的確演起來很有壓力,但真沒料到效果這麼好,我只是把我的工作做好。」

當劇本感動我 就想演到無法被忘記

從頭到尾只有兩場戲的《火神的眼淚》,觀眾把她當大員市市長,「大家都到我臉書上喊,『市長撥預算!』『好啦好啦!你們要多少預算我都給你!』你不覺得很有趣嗎,如果要把這個戲變得更有說服力的時候,就會想找妳了。」
即使戲分再少,只要劇本能感動自己,丁寧說:「要想辦法演到,讓你更沒有辦法忘記我。」
但有很長一段時間,對於演戲,丁寧是不得其門而入的,反而在綜藝節目上大放異彩,嘗試各種挑戰,像是身上點火逃生之類。「我的確很愛玩,因為我是愛冒險的人,但對我來講是沮喪的,綜藝節目沒有餘韻,就是那天大家開心、拍完收工,沒了。播出去,沒了。對我來講,這不是我想要的。」
在許多嘗試中,丁寧偶然被叫去拍戲,找到自己的未來,「在現場等8個小時。8個小時!我只講一句台詞!那天我開心得要死,『啊,就是這個!』」她說自己是沒有耐心的人,但為了拍好一個鏡頭,卻能保有熱情跟耐心願意等,「我就知道自己喜歡拍戲,因為我會做到人家記得,下次他們會找我。」

坦言沒有耐心 為了鏡頭枯等8小時

問丁寧是不是覺得,生第三胎後事業突然變好,她說才不是這樣,「我每一胎、每一胎都在變好耶!」丁寧說,「我第一個小孩生的時候,接到很多代言,帶給我錢;第二胎生的時候,開始發現接到戲,狀態跟寬度有不一樣,越來越困難;第三胎生了,我就得獎。」但身為三寶媽,她很堅持跟小孩拍戲,和自己帶小孩是不一樣的,「演戲的小孩哭,他媽媽會處理。高興拿餅乾給小孩,然後講講話,有事就腳底抹油快溜。」
丁寧很清楚知道自己是怎麼走到今天,在每個辛苦的角色裡面,都有一絲絲活下來的那個力量。
例如三級警戒期間,丁寧規定小孩想玩電腦或平版,就得用運動來交換,「我說可以,我家就是起跳300下,以300下換25分鐘。回想起來,小孩子那陣子狀況非常好,原本老二是胖胖的,有瘦下來。」
也因為整天都關在一起,丁寧也間接改善親子關係,「我女兒已經開始進入所謂的青春期,在警戒以前,跟她見面時間很短。我們關在家裡面,很多時候孩子必須要找我,無論是示好,或真的需要我。所以讓我們對她犯錯的事,慢慢有一個空間出來。」
《孤味》丁寧扮演小三蔡阿姨(右),最後電影得到的迴響,也出乎意料。左為陳淑芳。(威視電影提供)
因此藉機能更深入理解孩子,以及犯錯的來龍去脈,丁寧認為:「這是千金難換的機會,最怕的就是父母工作太忙碌,我們應該先瞭解,該在那時候與她講一句話,跟孩子相處,還是滿重要的。」

場邊側記

當年跟丁寧角逐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的,還有黃嘉千。頒獎前一晚的酒會,這兩個人真的妙不可言,怎麼沒人找她們一起拍戲呢?演個同母異父的姐妹,久久沒碰面就來爭家產之類的,一定很好玩。丁寧說:「對對對,我覺得很好!」

造型:李詩文 化妝:彥伶 髮型:Sophia 服裝提供:iBlues、Marella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