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最好吃湯圓番外篇】第三代一接班就遇疫情 堅持不放無薪假 大觀圓專訪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大觀圓被基隆市長封為「全台最好吃湯圓」,第三代劉冠佑在冬至前夕趕製湯圓。
大觀圓被基隆市長封為「全台最好吃湯圓」,第三代劉冠佑在冬至前夕趕製湯圓。
生意囝歹生,大觀圓第三代劉冠佑10年前返家學習,第一天就遇震撼教育。劉冠佑酷酷地說:「阿嬤只教我1天,隔天就全部丟給我自己來。」初期先接手阿嬤在成功橋下的攤位,早上7點出攤,中午收攤後幫父親一起做湯圓。經8年歷練,做事仔細認真的劉冠佑通過父親劉益煌的考驗,正式接班,不料剛接班就遇疫情攪局,他堅持不放無薪假,寧可自己少賺也不要影響員工的生活。
劉冠佑從小就對賺錢很有一套,學生時期愛打線上遊戲,靠賣遊戲幣月入5萬元,「別人玩遊戲要變強,我是要變有錢,因為只要有錢就可以變強!」愛吃蔥抓餅的他24歲創業賣餅,光加盟金就繳了近20萬元,但生意不如預期,「1天只賣10塊餅,比我打電玩賺得還少,又是加盟,怎麼算都必須止損,做3個月我就撤了,但這也讓我對自家生意更感興趣。」
原本在成功橋下擺攤的阿嬤準備退休,劉冠佑順勢接手,收攤後幫父親一起做湯圓、豬肝腸,備完料,晚上再和父親輪班顧仁愛市場老店。劉益煌稱讚:「他處女座的,做事情比我還仔細,設備一用完立刻徹底清洗,他的房間整齊到連他女朋友都自嘆不如。」
劉益煌(左)手把手教會獨子劉冠佑(右)做湯圓,他2年前正式退休,把家業交棒給兒子。
2年前,劉益煌把經營權正式交棒給兒子,從此退居幕後當顧問。「手藝傳承給年輕人後,我就完全放手,讓他們自己去分工,除非有機器壞掉或解決不了的問題,才出面支援,不要讓孩子覺得綁手綁腳。」劉益煌說。
有別於第一代、第二代凡事全靠自家人的幾雙手,劉冠佑寧可「財散人聚」,他以5~7萬不等月薪聘妹婿、好友當幫手,「一個人的力量有限,一群人的力量無限,錢細水長流慢慢賺就好。」他剛接手沒多久就遇疫情,市場攤位多少受影響,他堅持不放無薪假,只因考量員工們各個都有家庭、小孩要養,一旦減薪生活勢必受到衝擊,寧可自己犧牲一點。
劉冠佑將脫水的米漿團煮成半透明狀的「粿婆」,再倒進粿粹裡一同攪拌,這是湯圓Q軟口感的關鍵,湯圓皮也比較不會裂開。
劉家4代單傳,劉冠佑身為長子,也十分照顧妹妹,小妹目前負責網購市場,妹婿陳建勳幫做豬肝腸,未來也不排除再開分店計畫,母親陳淑娟讚:「我兒子很大方,對家人非常照顧,從不跟妹妹計較。」隨著生力軍加入,經營一甲子的大觀圓有變與不變,用更人性化有效率的方式經營,將老店精神延續下去。
當排隊買冷凍湯圓的老客人,付錢時隨口誇獎:「你們家的湯圓越做越好,以前買回家煮偶爾會裂開,現在白胖飽滿又好吃。」陳淑娟眼底盡是欣慰與驕傲。
大觀圓的豬肝腸遠近馳名,劉冠佑對豬肝腸品質要求嚴格,一口咬下要有juicy(多汁)口感。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