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位於嘉義溪口鄉農田間的淞品土雞加工廠,上千隻油亮鹹水雞、煙燻雞一字排開,部分待手工剁成塊,再以氮氣保鮮裝盒,部分全雞掛在老闆高浚泓特製的運雞推車,蓋上透明防塵罩,連夜以冷鏈車送抵雙北門市。
【台灣名店】為了雞2度與死神擦肩 他從1坪攤位拚成破億土雞王 淞品土雞專訪

淞品是全台第一家產宰製銷一條龍的土雞業者,21年前,高浚泓與妻子張嘉珮從萬華西三水市場1坪攤位起家,賣自製鹽水、煙燻雞。為溯源,2004年南下養雞、自行配種,2度遭颱風重創,他為了救員工和雞與死神擦肩,30萬隻雞一夕斃命,慘賠逾5千萬元,同業斷言他必倒無疑。
夫妻倆拒向命運低頭,抵押房產捲土重來,改以水簾式飼養降低環境威脅,精緻養殖卻只賣菜市場價,在雙北連展5店,疫情期間推氮氣保鮮盒裝,業績未減反增,年營收破1.3億元,艋舺土雞王當之無愧。

清消高標準 乾淨衛生
「我們沒有最先進的設備,但絕對有最乾淨的環境。」不論工廠或門市,高浚泓都採最高標準,每日開工前、打烊後,員工們還得花3小時重新清潔,5間門市一律選用最難維護的白色磁磚牆,髒汙無所遁形,中央廚房地板毫無油膩痕跡,幾乎已達潔癖程度。

冬日深夜寒意襲來,與加工廠一田之隔的養雞場,儘管已採最先進的水簾式密閉負壓環控飼養,營造冬暖夏涼環境,以場為家的高浚泓仍堅持睡前再巡一次,「雞沒有禦寒能力,等人覺得冷再去雞舍就來不及了,這批是為農曆年備戰,不能開玩笑。」
淞品是全台第一家產宰製銷一條龍的土雞業者,21年前,高浚泓與妻子張嘉珮從萬華西三水市場一坪熟土雞攤起家,為掌控品質向上溯源,「我們為了喝牛奶,養了一群牛。」畜牧業看天吃飯,養雞場曾二度遭颱風吹毀,高浚泓因此和死神擦肩而過,努力全部歸零。他拒向命運低頭,夫妻分工捲土重來,如今一人固守嘉義飼養加工源頭,一人坐鎮台北市萬華總店門市。

野心不小的高浚泓,希望顛覆傳統市場銷售,「我是全台北第一個用冷藏冰櫃賣熟雞,整個櫃台都設玻璃罩,不會再有客人把雞摸一摸,甚至拿起來聞。」他自行配種改良肉質口感,肉質緊實、甜度高,雞肉與雞皮間夾有晶瑩雞凍,不論鹹水或煙燻全雞皆600元起,另有雞腳、雞腸、雞胗等滷味與滴雞精,雖是菜市場價,衛生品質卻媲美生鮮超市,讓不少婆媽呷好逗相報,連邰智源都是死忠客,5間門市年營收破1.3億元,成為名符其實的艋舺土雞王。
遇廠商倒債 重操舊業
今年45歲的高浚泓在萬華長大,爸媽在市場賣生鮮雞肉,從小就要幫忙殺雞,他自嘲:「小學寫作文『我的志向』,我沒什麼遠大目標,唯一確定的就是絕不要在市場賣雞。」他因貪玩夜歸挨揍,「我爸警告我隔天早上8點沒準時到攤位,他會再打一頓,結果我7點半就打給他說我在工地當學徒,從那天起不再幫他們做事了。」那年高浚泓才15歲。
國中畢業轉當水電學徒,學得快又認真的他,不到20歲就自立門戶當包商,22歲簽下第一筆百萬元合約,不料遭上游廠商倒債300萬元,不得不重操舊業。「我只有做水電跟賣雞二項謀生技能。」從小耳濡目染、擅長煮雞料理的高浚泓,帶著懷孕的妻子張嘉珮,到高雄旗南公路租鐵皮屋賣烤雞,不到半年就遇上九二一大地震,風景區人潮幾乎歸零,小倆口只好打包回府。

回到台北後,高浚泓先幫朋友打工做水電,2000年舊西三水街市場遷移改建,高家獲得一坪店面的補償,夫妻倆決定賣熟雞。「市場裡約有20攤賣類似商品,剛開始我們生意是最後一名,一天賣不到10隻,很多還是我爸媽的客人來捧場。」收攤後,張嘉珮還去餐廳端盤子,只為多賺點奶粉錢。
不願坐以待斃,高浚泓改向藝人脫線經營的養雞場買雞增加賣點,生意漸有起色,「後來我的量越來越大,2004年我就下南部養雞,我自己配種,黑羽母雞肉質細緻,紅羽公雞纖維長、體型大,兩者交配出來的土雞口感最好。」有別於多數零售商採契作或代養,高浚泓大費周章跑到台南養雞,有著不得不的苦衷。

「我那時才28歲,每次要求飼養戶改進,包括飼養天數不足、肉質鬆軟,都被吐槽『我養雞時,你還沒出生』,所以我一定要自己會養雞,才有辦法去指正雞農,另一方面也是憨膽啦!」怎料他越養越有興趣,2008年,光善化場地就有20公頃、飼養30萬隻土雞,店面自用只占1成,其餘還打進批發市場。
颱風毀雞舍 負債累累
然而隨著飼養量越大,隱藏的風險也越高,該年父親節卡玫基颱風重創南台灣,高浚泓的養雞場地勢低窪,他連夜搶救,「救完雞我開車下山時,竟連人帶車被大水沖走,後來車底盤被樹根卡住,前方100公尺就是曾文溪,短短半小時水已淹到胸口,水流太湍急,救難協會不敢貿然搶救,只能先射拋繩槍固定。」即使事隔多年,一向樂觀的張嘉珮每次想起,淚水仍在眼眶中打轉,「同車還有位飼料廠老闆,被嚇到六神無主,回家時敲錯家門。」
隔年,莫拉克颱風直接沖毀雞舍,高浚泓連夜南下搶救被大水困住的員工。「狂風暴雨,整條高速公路都沒車,我跟救難隊前進雞舍,說實話土石流大到我覺得橡皮艇隨時可能遭滅頂,最後在水塔旁看到員工夫婦,還有一個用臉盆裝的小嬰兒。」30萬隻雞一夕全毀,損失超過5,000萬元,還得花錢清運銷毀,高浚泓成了全台損失最慘重的雞農,幾乎要被命運擊垮。

他坦言:「最可怕的不是當下的損失,而是信用破滅,整個養雞圈都在傳我穩倒的。」夫妻倆把名下2棟房產全抵押變現,「門市有一筆錢進來我們就還一筆,還到不能還為止,這種時候有人會怕你,也有人會幫你,那時沒有躲我的,我們就一路合作到今天。」花了快3年才還清負債,接連2次天災讓高浚泓學會分散風險,將過去集中在台南一處的養雞場,分散到雲林、嘉義一帶。

精緻化養殖 放眼國際
2011年他在嘉義買地設電宰加工廠,所有產品送驗零藥殘,2年後傳統市場禁宰活禽法規上路,高浚泓順勢搶進台北市民生社區展店,之後更以每年一間店的速度,陸續在雙北新埔、士林、新店展店,「5年前我退出毛雞批發,不用扛這麼大風險,但養雞場還是有最低飼養量,展店是為了維持經濟規模。」因熟雞毛利不高,高浚泓堅持不做電商,也不開放加盟。
為從根本改善土雞品質,精益求精的高浚泓漸朝向精緻化養殖,砸千萬元打造飼養白肉雞的水簾式密閉負壓環境,以環控精算雞隻活動面積,搭配高蛋白低熱量飼料,維持肉質口感,「1坪只能養30隻雞,土雞的運動量過猶不及,運動過量肉質太硬,要讓牠隨時能攝食,又得控制飼料熱量,不能過胖。」

高浚泓一人當多人用,廠內所有機電設備均由他一手包辦,雞隻住的五星級宿舍前還栽植黑松、設景觀池、高質感田園造景扭轉過去養雞舍給人又臭又髒的嫌惡觀感。張嘉珮得意地說:「員工叫外送,外送員沒聞到傳統養雞場的異味,還以為送錯地址。」淞品也成農委會輔導轉型的示範點,計畫外銷至新加坡超市,無奈因疫情暫時喊卡。
「養雞要跟著時代進步,以前學水電,師傅要求接每一條水電品質都必須當成自己家在施工,何況是做吃進肚子裡的食物。」膽大心細的高浚泓不斷突破自我,也把養雞技術傳授給長子,父子聯手獲得饕客一致好評,讓他樂開懷,前一波疫情萬華成重災區,萬華總店被迫休息2個月,但顧客轉往他店購買,業績總量未受影響。

「我花20年才走到今天,一點一滴都是靠自己。」曾經視賣雞為畏途,在妻子無悔支持下,高浚泓一次次挺過考驗,趁著北返,他順手帶二隻雞到艋舺青山宮祈求平安。把握每一次練兵機會,年後加工廠擴建在即,艋舺土雞王瞄準外銷市場,盼再創佳「雞」,讓台灣土雞在海外發光。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