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理財】獲利3要訣 廣播DJ買基金年賺百萬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鄭開來大方分享投資庫存,近2年他投資的能源、台股基金報酬直逼100%。
鄭開來大方分享投資庫存,近2年他投資的能源、台股基金報酬直逼100%。
知名音樂人也瘋投資!廣播DJ鄭開來去年進軍Podcast「懶股投」頻道,與聽友暢聊投資心得,讓人「耳朵」一亮。原來鄭開來股齡長達25年,不僅投資基金,也買台股,尤其喜歡危機入市,去年就藉著定期定額投入高波動基金,從市場提款超過百萬元。
 
來到藏身大稻埕的咖啡酒館,一進門就聽見廣播DJ鄭開來的磁性嗓音,闆娘張榕緹不時與五專結緣的「鄭同學」拌嘴,「你都自己賺、不報明牌給我!」互虧之餘她透露:「鄭同學心臟很大顆,喜歡危機入市。」還加碼爆料鄭開來學生時常點完名就蹺課,只有英文課特別認真。
因喜歡聽西洋歌曲而愛上英文,並在旅遊時派上用場,對音樂、旅遊的投入,他都堅持數十年,成了一輩子的志業。而支持他圓夢的資金,則全靠基金定期定額與投資穩定領息股票的雙重配置,至今累積出千萬資產及年領近百萬被動收入。而他也在去年進軍Podcast「懶股投」頻道,與聽友暢聊投資心得。
熱愛旅遊的鄭開來(左二),對歐美人文風景情有獨鍾,也持有相關基金。(翻攝鄭開來臉書)
檢視鄭開來的投資組合,股票、基金為3:7,「我偏好主動型基金的原因有2,一來投信有專業團隊,只要想到睡覺時還有經理人幫忙賺錢,就特別開心;二來可以定期定額機械化投入,克服人性猶豫的弱點。」

要訣一:定期定額高波動基金

「記得2020年油價崩跌,我開休旅車加滿油不到千元,但現在完全不一樣了。」面對烏俄戰爭爆發,每桶原油攻克100美元大關,去加油時他雖然也大喊吃不消,但因手上的貝萊德能源基金單筆獲利至今最高達9成,總體帳面獲利也直逼5成,讓他完全不擔憂油價及通膨高漲,「近期國際情勢緊張,能源股表現強勢,接下來通膨恐怕更嚴重,所以仍會續抱。」
隨著原油突破百元大關,鄭開來手中的能源基金淨值水漲船高。(翻攝Total flickr)
2年內,油價可崩跌到每桶20美元,也可上看100美元,「一般人不敢碰起伏大的產業類型基金,但我偏好這樣的標的,因為一旦有表現時,容易有顯著獲利。」他解釋,以定期定額買進高波動基金的好處在於,能讓平均成本的效益發揮到極致,只要做好停利,就能放大報酬。
2017年大病初癒,鄭開來圓夢發行個人首張專輯。
除了能源基金之外,鄭開來大方秀出對帳單,投資部位還有台股、美股、黃金,以及高收益債等標的,都不是溫吞的類型,他透露現在每月定期定額投資總額達10萬元。

要訣二:遇危機大跌單筆入市

鄭開來回憶,「2001年美國爆發911事件,全球股市一片慘綠,彷彿世界末日,我嚇得把基金全數贖回,反而賣在低點。」這次大賠的經驗讓他體悟,趁利空進場才是硬道理。只是買低賣高、危機入市的原則人人皆知,但如何判斷時機點呢?
除了平時的定期定額外,鄭開來還會觀察KD指標,只要小於20,就會分批加碼,然後靜待爆大量、拉長下影線時,進場抄底。
比較特別的是,他還會關注市場「精神指標」的表現。「這是我在2008年金融海嘯學到的,當年護國神山台積電被殺至跌停後,台股指數就此起漲。之後只要碰到市場大震盪,我就會關心『精神指標』狀況,一旦出現跌停,就是危機入市的重要參考指標。」
2020年3月,台股因新冠肺炎疫情重摔,鄭開來看到存股族最愛的玉山金居然亮綠燈跌停,台積電也跌得鼻青臉腫,他大膽單筆加碼台股基金。「我當時買的是台股基金中過去十年績效的常勝軍:安聯台灣智慧基金,至今獲利翻倍賺。」他指出,當市場不計代價砍殺精神領袖,意味短線底部近了,此時可入場撿便宜。
 

要訣三:高檔回落一成即停利

談到出場,鄭開來表示他沒有抓絕對報酬,如10%或20%當停利的習慣,而是抓反轉點,最常用的方法是,只要淨值自高檔回落一成就贖回。不過,近期烏俄爆發軍事衝突,他手上的新興歐洲基金單日跌幅迅速超過設定點位,「這次重挫來不及跑,但庫存還是正報酬,接下來考慮逢低扣款。」
此外,鄭開來在台股也多有斬獲,「不論基金市場或台股,都可以觀察技術指標操作,我最常看KD指標,在超賣區(20以下)分批買入,再於超買區(80以上)離場。」
他坦承選股上多根據朋友圈的消息面找趨勢產業個股,但進場時一定會搭配技術面指標,除簡單用KD抓進出場時機外,還會觀察是否呈現W或碗公狀的型態,「等待出量、突破前高入場,通常會有不錯的獲利。」像是期待解封後出國旅遊的他,在2021年10月底就以技術面指標抓到長榮航和華航,波段獲利逾五成。

投資比氣長 賺了就要花

除了賺取價差之外,年過半百後,鄭開來也開始重視配息收入,「光看台北精華地段建築物,就知道與其買保單不如買保險公司。」於是他將近半數股票配置在穩定收息、殖利率5%以上的金融股,「2020年存股族最愛的『護國玉山』遭市場恐慌拋售時,我二話不說搶買了一些金融股。去年起因為有升息題材,再繼續加碼。」
2020年3月疫情衝擊台股,鄭開來眼見「護國玉山」直奔跌停,進場大撿金融股。
專輯製片人陳忠義表示,「鄭開來逆向思考、不跟風,像我前年疫情恐慌拋售時,他卻樂觀說是好的進場點,後來也驗證確實如此。」
被聽眾暱稱「投資乾爹」的鄭開來,27歲時在理專介紹下展開投資,每月擠出薪資一半的2萬元做基金定期定額,隨後接觸期權等衍生性商品,卻多是賠錢收場,「投資市場是比氣長,透過定期定額基金可達到『本多終勝』的目標。」
6年前鄭開來一度疾病纏身,胃出血讓他半年難以下嚥,加上電台轉型的影響,本業收入銳減,自此改變他的生活態度,「賺到的錢要花掉才算是財產,因為人生體驗是無價的。」比起投資上看重結果,鄭開來在生活上更注重過程,「等待疫情消散、邊境解封後,我要把手中的航空股換作機票,進行一場暌違多年的法國之旅。」他認真地說。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