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理財】從月光族到月存5萬元ETF 筋肉媽媽1年拚出買房頭期款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先生大病後,健身網紅筋肉媽媽將財務觀念打掉重練,拚出頭期款買房。
先生大病後,健身網紅筋肉媽媽將財務觀念打掉重練,拚出頭期款買房。
在健身界富有盛名的筋肉媽媽,2年多前遭遇筋肉爸爸中風、從鬼門關走一遭的經歷後,大幅改變家庭「月光」的消費習慣,金錢觀也像重獲新生一般,不僅在1年內拚到買房頭期款,也開始學習投資、理財,一改過去花錢不手軟的習慣,每月提撥5萬元存ETF,從去年累積至今,帳上投報率約1成。
「以前我跟筋肉爸爸一年出國二、三次,去一趟日本,血拚沒花個30萬元回不來,那時身上也沒多少存款;但現在對我來說,一家三口能聚在一起吃炸雞、看電視,就是最大的滿足了。」這是健身網紅筋肉媽媽遭遇老公中風2年多來最大的感觸。

老公中風 月光族頓悟

為了讓仍在復健的筋肉爸爸及唯一的兒子有更好的生活環境,筋肉媽媽拚命賺錢、存錢,短短一年內拚到買房頭期款,2020年3月買下離桃園青埔高鐵站約10分鐘車程的社區大樓,並於去年11月入住。從高樓層新家客廳落地窗望出去,四周綠地、公園、流水一覽無遺,這是她為了讓家人安穩生活所做的安排。
現在一家三口聚在一起吃飯聊天,是筋肉媽媽最大的幸福。(翻攝筋肉媽媽臉書)
經過一年多的復健、治療,筋肉爸爸行動力已大幅復原,現在是全職爸爸,照顧家中大小事。採訪這時,剛好兒子結束家教課,筋肉爸爸仔細地與家教老師討論教學及課程內容,為的就是讓筋肉媽媽能安心拚事業。
一場意外,改變一家子的生活習慣,也讓得一肩扛起家庭經濟擔子的筋肉媽媽,在財務觀念上經歷「打掉重練」的復活之路,除了一改花錢不手軟、近乎月光族的消費習慣,還開始投資,每月提撥5萬元買進ETF,從去年累積至今,帳上投報率約有一成。

改斷捨離 物欲降到零

其實,筋肉媽媽在二十多歲時是卡債族,手上最多有5、6張信用卡在使用循環利息,每月只繳最低應繳金額,到26歲才徹底還清負債。
和筋肉爸爸結婚後,二人合夥創業帶來優渥收入,健身房平均每月有3、40萬元的營收。但二人日常消費很隨性,「經常趕時間到教課地點,在台北市光是搭Uber,一個月就花掉3萬元。」加上為充實專業知識,夫妻倆一起參加健身進修課程、取得國外證照等所費不貲,導致筋肉爸爸中風時,家庭總存款僅有20萬元,需靠借貸才能度過危機。
先生中風讓筋肉媽媽對人生風險有不同看法,正積極規劃個人保障。
「回頭看我們的消費習慣,家中堆滿旅遊後從各國帶回來的戰利品,但沒有一樣能變成現金。」筋肉媽媽說。搬家前,她清出一袋又一袋從國外買回來的紀念品和過去看到喜歡就買的衣服,全都送人或丟掉,只留下必需品,做足了斷捨離。
現在,筋肉媽媽嚴格控制支出,消費盡量使用電子支付取代記帳,每月家庭支出控制在2萬元以內,「除了還貸款、生活必要支出,購物欲望真是降到零,沒有再買任何『想要』的東西了。」
不僅節流,筋肉媽媽在課程教學上更加積極,不斷思考、探索各種可能,除錄製不同種類的線上課程,疫情期間還天天開直播教親子居家運動,這些都幫她帶進更多收入。筋肉爸爸笑說:「過去筋肉媽媽事業拚搏心不如現今強大,現在整天都在思考有哪些業務能再延伸,不像過去只想買奢侈品。」

月花5萬 投資ETF

為償還向銀行借的百萬信貸,同時希望自己能從健身業轉型,筋肉媽媽2020年中開始學習投資,「剛開始買進的標的,都是聽朋友報的明牌,但投報率起伏非常大,帳上還曾經出現從賺40%掉到剩2%的狀況;考量安穩獲利,我將個股全數轉換為ETF,現在安心許多。」
越南有人口紅利、經濟起飛等優勢,是筋肉媽媽看好的標的。(東方IC)
筋肉媽媽表示,為了解國際趨勢及養成正確投資觀念,家中電視經常停在財經新聞頻道。而她看好電動車、經濟正在起飛的越南,以及台股未來發展,因此將資金投入3檔相關ETF,「我每月平均提撥5萬元,只要當月3檔中見到有出現折價(股價較淨值低)的ETF,就會買進。」
筋肉爸爸表示,過去二人缺乏理財規劃,即使朋友建議應趁早投資,也沒能聽進去;但大病後,金錢觀改變,尤其在買了房子之後,花錢更小心翼翼,現在與朋友聊天的話題,也都是圍繞著投資理財。
看好電動車未來發展,筋肉媽媽投資電動車ETF,一遇折價就會進場買。
筋肉媽媽的轉變,也影響了年齡小12歲的弟弟Dennis。Dennis表示,過去家人間的聊天話題主要在分享生活大小事,但現在他最常與筋肉媽媽討論的是股市投資、房地產等,「我也在筋肉媽媽建議下,在台中置產了。」

保險缺口 正積極補足

筋肉爸爸生病之前,筋肉媽媽透過經常往來的銀行為自己及小孩買了保險,包含給小孩做教育基金的6年期美元儲蓄險、實支實付住院醫療日額2500元、重大傷病50萬元、殘扶險月領2萬元等,合計年繳保費約40萬元。
「當時我有問筋肉爸爸需不需要保險,但他說家人過去有幫他投保,不過在他生病後才發現保障根本不夠,只有給付住院日額,完全無法因應大筆醫療支出,而且現在就算想保也買不到了。」筋肉媽媽遺憾地說。
而在學習保險知識後,她發現過去因為愛子心切,小孩的保障內容竟然比自己好,但她是家庭重要的經濟來源,萬一倒下,小孩將無所依靠,所以近期正積極規劃提高自己的保險保障。
中風後的筋肉爸爸積極復健、治療後,身體狀況已大幅好轉。(翻攝筋肉媽媽臉書)
成為網紅前,筋肉媽媽是電視台企劃人員,月薪4萬元,為了克服產後憂鬱才開始運動,並在部落格及專欄寫新手媽媽的心情、分享運動,沒想到點閱率竄升,讓她爆紅。當時筋肉爸爸正好離開工作多年的健身房,二人決定與其一直幫別人打工,不如自己創業。憑著教學認真、不斷參加健美比賽等,二人的知名度慢慢打開,許多學生上門指定要他們教課,收入日益增加,沒想到一場大病,再度讓兩人生活大轉彎。
不過,危機就是轉機,夫妻倆共同度過重病衝擊,感情更加緊密,連家庭經濟狀況也從幾乎「月光」轉為正循環,不僅拚出一間房子,還持續紀律投資,生活品質更勝以往。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