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講堂】科技股莫搶反彈 旅遊航空迎來春天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全球疫情走向末端,旅遊業、航空業可望在下半年迎來爆發性消費商機。
全球疫情走向末端,旅遊業、航空業可望在下半年迎來爆發性消費商機。
量化寬鬆時期,所有的股票都可以有大幅溢價,本夢比大於本益比,特別是科技股,許多重量級企業股價都奠基於高成長預期與市場規模預估,來吸引投資人買單。如今通膨來襲,聯準會升息加縮表,這時水退了誰沒穿泳褲一一現形,而且投資人要切記不要輕易地去搶反彈。
還記得去年第四季Meta的每日活躍用戶,由第三季的19.3億人降至19.29億人,雖然下降幅度低,但當時全市場都知道Fed要緊縮銀根,Meta股價一天就大跌26%,可以知道,在資金緊縮的前提下,市場是多麼嚴格地審視企業財報。
來到5月再回頭看Meta,當時許多人認為股價下修反應過度,有望跌深反彈,但事實上,Meta股價至今都沒有回去,甚至一路破底,由去年第三季高點起算至今已腰斬。近期許多投資人耳熟能詳的重量級股也開始大跌,能搶反彈嗎?現在當然不行。
我們可以看到近期崩跌的還包括Amazon、Netflix、NVIDIA、醫藥股的Moderna,及宣布收購Twitter後就一路下滑的Tesla等。這些企業回檔很重要的關鍵是成長性不如預期,例如Amazon的獲利成長已經不到7%,Netflix訂戶下滑…儘管它們同樣端出許多企業願景與未來計畫,但股民已經專注在基本面的業績上,不再輕易買單。

資產配置 轉向農產原物料

資本市場扮演的是槓桿角色,特別是科技股或新興產業,在量化寬鬆時期,資本市場可以讓它們加速擴張,而緊縮時期也會讓它們加速緊縮,速度很快、幅度很大,投資人千萬不要以為大盤跌不到10%,而這些重量級個股都腰斬了就可以搶反彈,那等於是徒手去接掉下來的刀子。
目前的重點仍在於半年後的通膨表現,因為烏俄戰爭耗時已遠超過原先市場預期,加上疫情造成中國供應鏈失衡,運輸成本飆升,庫存調整等,都讓物價持續攀升且上漲的範圍不斷擴大,影響的時間也拖得越來越長,這樣的環境下,升息週期不會太早結束,而且要有常常出現加息2碼的心理準備。
這時與其賭科技股跌深反彈,不如將資產配置重心轉向通膨概念如農產品或原物料上。另外,Moderna股價的大幅回檔,也等同是全球疫情逐漸走向末端的訊號,而蟄伏已久的旅遊業、航空業,可望在下半年迎來爆發性的消費,帶動業績與股價,戰勝升息壓力。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