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劇團番外篇】接下家業怕失傳 他到校園推廣傀儡戲向下扎根 錦飛鳳傀儡戲劇團專訪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薛熒源(右3)與太太張雪香(右前排1)在阿蓮國中等5所學校指導社團課,將傀儡戲文化向下扎根。
薛熒源(右3)與太太張雪香(右前排1)在阿蓮國中等5所學校指導社團課,將傀儡戲文化向下扎根。
專訪這天,我們和薛熒源約在高雄市阿蓮國中碰頭。他與太太張雪香趁著假日,到學校替準備參與全國戲劇比賽的學生備賽,只見社團學生手持四將戲偶,透過拉動絲線,讓將領時而昂首轉身、時而走起小碎步,偶爾不小心NG,台下一年級的學弟妹笑成一片,氣氛好不歡樂。
「我們現在一共指導了1所國中、4所國小,一開始我是想以在地學校為主,結果其他學校知道我們在教,就慢慢愈弄愈大了。」2005年開始專職演出傀儡戲的薛熒源,是台灣傳承百年的傀儡戲劇團錦飛鳳的第三代團長,他教學之餘也替學生社團修改劇本,準備參加全國比賽,「劇本寫好,我會針對傀儡戲的進出場、動作再修改,有亮點的我就加進來。」
薛熒源(右3)趁著假日,到阿蓮國中替學生排練傀儡戲。
阿蓮國中洪主任受訪時指出,學校和錦飛鳳跟阿蓮國中合作差不多9年了,「當時因緣際會下,剛好團長的小朋友有來阿蓮國中讀書,我們學生對閩南語這方面也還蠻有興趣的,我們就請他過來幫忙成立社團。」
薛熒源無心插柳柳成蔭,今年他指導的包含阿蓮國中在內的4所學校,都獲得全國學生創意戲劇比賽《傳統偶戲類-傀儡戲組》特優。薛熒源笑著說,「我做這麼多傳承,其實還是回到阿公說的那句話:『很怕傀儡戲會失傳。』」
傀儡戲偶透過操偶師以絲線拉動,表現出戲偶的情緒與動作。
1920年,薛熒源的爺爺薛朴,師從中國傀儡戲的大師蔡因,在台灣創立錦飛鳳。薛朴同時也會布袋戲,他將布袋戲傳給長子,次子薛忠信則接下傀儡戲,「阮阿伯興趣在做生意,後來他就不演布袋戲了。阿公說:『布袋戲太多人在演,不會失傳,但傀儡戲一定要傳下去。因為它的宗教儀式性非常濃厚,那是布袋戲沒辦法做的,傀儡戲一定要留下來。』」
有感傳統儀式隨著生活現代化漸漸凋零,薛熒源認為傀儡戲必須要往表演藝術走,他新創劇本如《不及格的虎姑婆》、《飛瓦傳奇》等,受邀到西班牙、比利時、加拿大等十多個海外藝術節表演,「國外很多都是懸絲木偶,阿多仔(閩南語,指外國人)一定看得懂,到國外我口白盡量減少,用偶的動作讓他們了解。」
薛熒源是台灣百年傀儡戲劇團錦飛鳳的第三代團長。
新創助劇團打開知名度,高雄衛武營與流行音樂中心完工啟用前,都請薛熒源主持謝土與開台儀式,「衛武營4個廳院我們傀儡戲先上去演,然後我們的祖師爺、戲神田都元帥再上去踏棚,保佑後來在這個舞台演出的團都,都能順利平安。」
薛熒源說,「鍾馗被封為驅魔大神,這個角色有36條線,要有非常扎實的基本功才可以操演。」
去年他更協助HBO原創恐怖影集《亞洲怪談2:送煞》拍攝,擔任劇中鍾馗操偶師,「鍾馗被封為驅魔大神,這個角色有36條線,要有非常扎實的基本功才可以操演,我兒子也還不會。」
薛熒源(右2)育有2女1子,時常跟著他四處巡迴大型公演。左3為太太張雪香。(薛熒源提供)
薛熒源育有2女1子,時常跟著他四處巡迴大型公演。「我以後想蓋一個偶戲館,跟教育與文化藝術結合。」時常為了演出全台奔波的薛熒源,心裡始終有個在故鄉打造偶戲館的念頭,「我想跟觀光、教育還有文化藝術結合,做定期的演出。」同為台灣傳統偶戲,霹靂布袋戲做到股票上還拍電影,「我也在想,我們傀儡戲能不能做得跟霹靂一樣?」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