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遊龍潭2】雨中漫遊三坑老街 咬一口香Q祖傳客家菜包

mm-logo會員專區美食旅遊
三坑老街平日清幽,大部分店家僅在週末營業,雨中走逛,另有一番樂趣。
三坑老街平日清幽,大部分店家僅在週末營業,雨中走逛,另有一番樂趣。
有「龍潭第一街」之稱的「三坑老街」,街道不長,綠油稻田、古厝與廟宇拼湊起純樸的客家氣息。老街狹窄又彎曲,正是早期客家庄的特色之一,漫步老街能嘗到菜包、草仔粿、牛汶水等客家特產。
騎著鐵馬順遊,感受客家庄的純樸田野風光。
三坑里隔著大漢溪與大溪區相望,客語中的「坑」即是小溪之意,三條小溪「火劫尾坑」、「鴨母坑」、「蔗部坑」於此地奔流,三坑子因而得名,昔日三坑子是河道上最繁華的碼頭之一,如今雖然榮景不再,卻為老街添了幾分清幽。
傳統的通廊式街屋,古早味雜貨店一隅。
龍潭第一街外窄內寬,這種街巷格局是客家村落特色之一,刻意製造彎路,讓盜匪知難而退。
老街以「黑白洗」起頭,永福宮為盡頭,古色古香的客家庄,商業氣息並不濃郁,漫遊老街能嘗到最傳統的客家特產。
老街保留了早期洗滌衣物的小水溝「黑白洗」。
老屋上的客家小獅子。
「阿香菜包」是老街上的名店之一,「客家菜包」為台灣客家傳統粄食,與大眾熟悉、麵粉製作的菜包不同,外皮以糯米和蓬萊米依比例製成,口感軟糯,吃起來倒像帶嚼勁的麻糬,此行起個大早,全為了這口Q彈。
「阿香菜包」是三坑老街的名店,堅持真材實料,每日現做售完為止。
「客家菜包」內餡為新鮮蘿蔔絲、瘦肉、香菇、蝦仁、蒜與胡椒。(35元/顆)
阿香菜包傳承三代,身為第一代的客家媳婦李香蘭繼承婆婆的老手藝。那日跟著已屆從心之年的李香蘭深入廚房,發現小小菜包背後的功夫可不少,從炸蒜泥、備料、炒料皆講究,糯米與蓬萊米的比例、蒸菜包的溫度與時間,都會影響成品的口感;剛出爐的菜包珍貴到手,趕緊趁熱咬一口。
年過七旬的李香蘭傳承客家婆婆好手藝,在三坑老街開起店舖賣菜包。
內餡製作費工耗時,所有料炒完至少需要一小時。
「草仔粿」外皮多加了艾草,將菜包的新鮮蘿蔔絲換成蘿蔔乾,口感略有不同。(35元/顆)
除了菜包,也販售傳統客家北部粽,內餡有瘦肉、香菇、蘿蔔乾、花生、豆乾等。(35元/顆)

阿香菜包

  • 地址:桃園市龍潭區三坑老街43號
  • 電話:03-471-2559
  • 營業時間:07:00~17:00,週一、二公休。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