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因採訪需求前往台東,偶然在杉原灣海邊遇見一架長相奇特的船,外型好似獨木舟、又似菲律賓螃蟹船,引發我的好奇。原來這是台東縣政府引進的海上超特別玩法,稱為「支架大洋舟(Outrigger Canoe)」。
新玩法!台東引進奇特「支架大洋舟」 竟是南島語系傳統海上交通

在疫情狂妄的日子裡,為躲避密閉空間較高的染疫風險,人們更加嚮往大自然,無論是遼闊海洋或是綠意山林,都能讓旅途稍能安心。而國內各單位也陸續推出山海新玩法,即便沒出國還是能有不同的樂子玩得盡興而歸。


支架大洋舟對於居住在世界各地海域周遭的人們其實並不陌生,像是夏威夷、加州等地,不僅是海上遊憩,更是交通工具。此次與台東縣政府合作引進支架大洋舟的台灣南島支架大洋舟航海社會(TOCVS)創辦人江伊茉(Yvonne)本身是舵手也是大洋舟國際比賽參賽選手,她表示,過去在其他南島語系國家時,常會聽到國外的朋友說:「你們台灣是南島語系文化的始祖,一定有這種CANOE(大洋舟)!」這讓她興起回台灣推廣大洋舟文化的念頭。

兩年前因為疫情返台的Yvonne,一開始在沿海的城市舉辦支架大洋舟的推廣講座,憑著一股對海洋和南島語系文化的熱情,直到今年4月底,正式引進支架大洋舟來到台灣,而首選就是鄰近西太平洋,擁有獨特地理位置和文化特色的台東。
Yvonne也分享對於大部分台灣人很新鮮的支架大洋舟,事實上是世界上第一種深海船隻,且夏威夷的支架大洋舟已經是世界比賽的標準船隻,西元1908年「支架大洋舟俱樂部」(OCC Outrigger Canoe Club)成立時,就是為了要保存太平洋海洋文化,所以支架大洋舟之於太平洋的島國,其實都是息息相關的。

台東縣政府交通及觀光發展處長余明勳也表示,未來希望支架大洋舟的引進,結合行之有年的熱氣球以及近來推廣的電力輔動單車等等,及近來推廣的電力輔動單車等等,能將台東的海路空玩法拓展得更加多元。
今年5月時,12公尺的6人支架大洋舟在東浪嘉年華中首次亮相,便引起熱愛海洋運動民眾的好奇。Yvonne表示,6人支架大洋舟更需要團隊在海上的默契與配合,未來希望居住在台灣的人們能夠重新認識支架大洋舟這個對南島語系民族重要的文化象徵和傳承。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