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5點,潮州牛肉福廚房飄出藥膳香,6個及腰大鍋爐、火力全開熬煮現宰台灣牛牛雜與牛腩。牆上溫度計顯示近50度,第三代老闆葉力瑋汗如雨下,連喝口水的時間都沒有,又趕忙調製醃料,眼尾餘光瞄到父親葉英和停妥摩托車,他低聲碎唸:「不是叫你睡飽一點再來?有我在驚啥啦?」
【台灣老店】潮州美食地標挺過分家 他煮招牌菜探監盼得浪子回頭 潮州牛肉福專訪

費工熬煮的現宰台灣牛肉、牛雜湯,搭配一碗白飯,是屏東經典潮州式早餐。72年前,潮州牛肉福創辦人葉得福,改良在海南島喝到的藥膳牛肉湯,加入九層塔提味,在小鎮做出口碑,長子葉英和15歲就幫忙擺攤,更偕三弟、小弟做大家族生意,分家後卻因商標權兄弟興訟。
葉英和也因忙於拚搏,直到警察上門,才知獨子走偏染毒,多次進出監獄,他每月煮牛肉探監,諄諄善誘,並拉拔孫子女,最終盼得獨子洗心革面。如今三代齊心撐起老店,讓潮州美食地標繼續飄香。

75歲的葉英和手腳俐落,撈起鍋裡數十種牛雜料,「各部位熬煮時間不同,像牛腸不耐煮要先撈起,牛筋、牛肚放回鍋裡滾,牛腩更費工,要熬出半筋半肉的膠質,沒3小時出不了鍋。」不一會兒,妻子葉藍瓊嬌也趕來,廚房傳出磨刀霍霍聲,堆得小山高的牛肉條,全靠她一人耐著性子,順著肌理紋路切成薄片。
葉家人沒有貪睡權利,6點半一到,趕著上班、上學的潮州鄉親湧入,一碗牛肉湯或牛雜湯,配上一碗白飯,成了道地「潮州式早餐」。不同於台南牛肉湯以甘甜湯頭、軟嫩肉質取勝,潮州牛肉湯有鮮明藥膳氣息,堅持以竹編漏勺燙肉,才能連湯帶肉鎖住濃郁肉汁,舀入熱湯前先擺數片九層塔,勾勒出陽剛滋味。

藥膳風味 歷史悠久
舉凡熬湯、切肉、醃料、炒沙茶醬,所有辛苦體力活葉家全不假手員工,一方面盯住品質、也防配方外流。已有72年歷史的潮州牛肉福,是鎮上牛肉湯創始店,第一代創辦人葉得福改良在海南島吃到的藥膳牛肉,加入去腥又增添香氣的九層塔,掀起風潮,之後兒女開枝散葉,在屏東共有五間姊妹店,創始店傳承給長子葉英和。
老店牆上掛著葉得福賣牛肉湯的黑白照片,提起父親,葉英和流露崇拜神情。「他一生多才多藝,賣牛肉湯外,還去日本學美髮開燙髮院,又跟國術館師傅學整骨,幫人治跌打損傷,是我這輩子最欽佩的人。」日治時期,葉得福曾被派到海南島修鐵路,「當地游擊隊常搞破壞,父親頭腦好,說服游擊隊等完工驗收後再破壞,願以軍餉報答。」

「這事若被知道可是殺頭罪,我爸很大膽又能服人,久了和當地人混熟,村民還煮牛肉湯請他喝,是他第一次接觸到藥膳。」葉英和說,光復後,母親在屏東市見有人賣牛肉湯,生意興隆,但父親嘗鮮後卻認為滋味不如當年的海南島牛肉湯,憑著記憶拼湊藥膳配方,轉而在潮州西市場賣牛肉、牛雜湯。
每天凌晨1點,葉得福騎腳踏車到高雄採買本土溫體牛,光往返就要花3、4個小時,因牛雜本身腥羶味較重,他靈機一動加入九層塔,畫龍點睛氣味意外成特色招牌。葉得福娶2房、育有11名子女,葉英和從小隨父親練國術,15歲打架輟學就在自家攤位幫忙,25歲娶妻。
家族共營 商標爭訟
1978年買下老店現址店面,由葉英和夫妻掌杓,三弟葉榮煌則幫忙二媽經營舊攤子,小弟葉榮正退伍後,負責2樓牛肉火鍋生意。葉英和曾赴日尋找投資機會,礙於店租過高作罷,卻意外在東京拉麵店打工,習得熬煮拉麵湯頭作法,回國後加入蔬菜、雞骨架熬煮,改良牛肉火鍋湯頭,並傳授手足。

三兄弟分工合作,葉家生意蒸蒸日上,4年後葉得福交棒,店面由3子共同持有,老店一樓的牛肉湯與快炒生意由長子葉英和接手,2樓牛肉火鍋交給么子葉榮正、街邊店由三子葉榮煌負責,因街邊店廚房小,葉榮煌一度和兄弟共用老店廚房,貸款也按收入多寡由三兄弟共同負擔。
「小弟管帳,他說我生意最好賺最多,要扛近6成貸款,三弟占2成多,剩下1成多由他負責,我想大家兄弟一場,不必太計較,反正就慢慢做、慢慢還。」不料眼前的平衡,卻因弟弟們先後出售店面產權,掀起波瀾。葉英和不滿小弟為抬高售價,還找來其他買家競爭,直呼:「心機怎麼這麼重!」
但葉榮正的獨子葉書鳴告訴本刊,當時父母是為了償還外公欠下的2500萬元賭債,不得已才急售店面變現。最後葉得福出面協調,二子各退一步,葉英和買下2樓持分,並供小弟繼續賣牛肉火鍋,直到1998年,小弟在太平路投資的新店裝潢好始歸還。新店沿用舊招牌,但商標登記在葉英和名下,兄弟一度為此興訟,後考量外地客常搞混跑錯店,2015年更名「牛大福」。

不願被外人看笑話,葉英和自嘲:「誰叫我名字有個『和』字,又是大哥,現在就兄弟爬山各自努力。」他與妻子胼手胝足撐起老店,女兒、女婿都在家中幫忙,唯獨獨子葉力瑋誤交損友染毒癮,直到警察找上門二老才知情,卻為時已晚,數度進出監獄。
獨子染毒 苦勸自新
「這是我心中最大的痛!但我從來沒有放棄過他,請律師辯護,他還寫信叫我買名牌內衣褲,我都沒穿這麼好,但還是買給他。」「每月2次探監,我都炒很多菜、煮牛肉去看他,眼看假釋無望,我勸唯一途徑就是改過自新,而且不只自己改過,還要勸朋友一起改,才算功德一件。」因媳婦也跑了,年幼孫子女是由葉英和夫妻撫養長大。

親情的拉力讓葉力瑋浪子回頭,5年前出獄後,跟在父母身邊學習,彌補曾經空白的天倫。見兒子忙進忙出,葉英和小聲地說:「我一直在等他把心收回來,希望培養他的責任感,父母一輩子打下的基礎,只要肯好好做,一切都是孩子的。」話不多的葉藍瓊嬌切了一上午肉,特別挑出一盤口感軟嫩的牛五花,交代員工收妥,留給子女們加菜。
三代傳承 分工拓展
五根指頭有長有短,葉英和依孩子性格分配工作,老店登記在二女兒葉敏慧名下,由她管帳、女婿負責炒檯,長女一家包辦2樓牛肉火鍋,反應快的么女站備料台調度出菜順序。而葉英和一手拉拔長大的小孫女葉育吟,3年前從新加坡的餐廳實習返台,加入團隊幫爺爺開發冷凍包、拓展電商通路。

每週,葉英和都會帶兒子炒製沙茶醬,也手把手訓練孫女抓中藥材,傳承獨門配方。疫情海嘯席捲餐飲業,過去始終高朋滿座的牛肉福,生意多少受影響,葉英和以自己做表率,挺直腰桿、中氣十足招呼客人。
見有幼童隨父母來用餐,「阿公級」老闆葉英和會發糖果,還趁空檔露一手魔術,一群身障客來店,父子倆默契十足,一人幫喬座位,一人幫舀醬料、補湯,讓客人豎起拇指讚許服務貼心。「時機歹歹,員工不好找,能幫孩子再撐一段時間,何樂不為?」葉英和嘗盡人生百味,如今終於熬出回甘滋味。

顧客這麼說:肉嫩湯鮮的正宗當地美食
從家父那一代吃到現在,肉嫩、湯鮮還可免費加湯,服務沒話說,是潮州排隊名店,帶朋友光顧從不擔心漏氣,吃完還要買沙茶醬當伴手禮,我較少去牛大福,還是覺得吃正宗老店夠味。
尤小姐,屏東人
店家資訊
- 地址:屏東縣潮州鎮金陵街31號
- 電話:(08)7898107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