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線來看,港股並不樂觀。雖然中國的通膨不嚴重,官方也持續以寬鬆貨幣政策來拉抬經濟及股市,但是目前仍堅持採用動態清零的防疫政策,在過去一年重創了北京、上海與深圳的經濟成長率,未來也將持續影響經濟活動。
【基金講堂】市場資金腰斬 東方明珠失色

中國正進行20大會議,習近平是否提出新政策方向,是影響未來5年甚至更久的中國發展最大觀察點。細部來看,財經界較為關心的是,到底誰接任李克強成為國務院總理,新的經濟團隊與經濟政策為何,都牽引香港股市何時能走出谷底。
美中角力 港股慘跌
而美國中期選舉將在11月展開,現在二黨聲勢不相上下,但是執政黨一直被通膨、經濟、股市與就業等問題攻擊,拜登總統近期不斷拉高對中國的強硬態度,很明顯就是要用外交政策來轉移反對黨的攻擊焦點。因此我認為在對台關係及中美貿易角力上,都會出現更衝突性的發言,這對中港股市更不利。
中長期來看,港股也不樂觀。最主要原因在於籌碼面的供需失衡,因為美元太強,資金大幅撤離亞洲,從香港的銀行體系結餘由去年高點超過4,500億港幣到上週僅剩1,200億港幣,不難看出資金匯出程度有多嚴重。然而,中國企業自去年起,開始大舉從美國下市、回到香港上市,籌碼遽增,市場資金卻不斷腰斬,股市當然易跌難漲。
從本益比來看,港股現在僅6.2倍,而且市場殖利率近4.1%,是很便宜的價位,所以今年香港上市公司大舉實施庫藏股,金額超過730億港幣。但美元強勢及中資企業回港上市,都是中長期趨勢,基本面沒有改善前,趨勢難以扭轉。正因為有前述這些問題干擾,所以再多的庫藏股,也難以帶動港股上揚。
還有一個壓力鍋是香港的房地產價格。因香港採行聯繫匯率制的關係,美國升息香港都同步跟進,本來就嚴重衝擊了房地產市場,若聯準會接下來繼續暴力升息到4至5%,時間至少拖到明年上半年,房市壓力不言可喻,且資金短缺的情況下,聯繫匯率制更有失守的可能。
加上瑞銀今年發布的2022全球房地產泡沫指數,香港又蟬聯了亞洲第一的寶座,香港首富李嘉誠也開始出售香港土地,中國富豪們今年更是紛紛棄港轉入新加坡,香港的房市泡沫相信很快會大幅修正,東方明珠恐怕還要韜光養晦很多年。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