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者的艱難番外篇】驗屍是噩夢般的經驗

mm-logo會員專區人物
朱妍安希望自己能成為一把傘,透過隙光精神這個目前非營利、志工性質的關懷社群,陪同自殺者遺族一起走過悲傷的雨季。
朱妍安希望自己能成為一把傘,透過隙光精神這個目前非營利、志工性質的關懷社群,陪同自殺者遺族一起走過悲傷的雨季。
自殺者遺族關懷社群的隙光精神創辦人朱妍安表示,許多遺族認為驗屍過程,是一個惡夢般的經驗,往往也帶來創傷記憶。
「因為屍體如果不是在醫院過世,就會有檢察官驗屍。」許多遺族並不知道自己要走這個流程,還沒做好心理準備,就被強迫面對自殺者的遺容。她回憶,自己在發現母親過世時,第一時間已經嚇到崩潰痛哭,不敢看母親遺體,更不敢跟母親遺體搭同一台救護車,但因為自己是母親唯一在身邊的家人,因此只能由她前往殯儀館認屍。
「我進去,殯儀館房間裡已經有4、5個人,遺體被殯儀館的人推出來,檢察官、醫師會叫你盯著遺體,要你確認這是你的家屬,我進去的時候,一直在發抖、狂哭,完全沒辦法講話,然後現場的人就說:『小姐,你要好好看著,我們需要你確認這是你的家屬。』他們很冷靜,因為他們不希望有任何糾紛,我覺得這實在是太可怕了,我就一直哭一直發抖,我還得到門外的玻璃窗,看整個驗屍過程,旁邊還有警察評論這個屍體。」
朱妍安說,隙光精神每2個月舉辦一次聚會活動、提供諮詢服務,更不定期家訪、電話連絡關懷自殺者遺族,未來將開辦課程,盼大眾能更為理解自殺者遺族。
「現在只要有遺族面對家人自殺,還沒經驗這個流程,我們都會盡力告訴他整個流程,如果預先知道,就能預先降低心理衝擊,這對很多遺族來說是一個傷害。」

情緒紓解:哭比笑有用

自殺者遺族不容易找到傾訴對象,即便是面對最好的朋友,若對方沒有經歷過自殺事件,遺族也很難開口,因為不想造成別人的負擔。
朱妍安說,一些遺族會透過喝酒紓解情緒,少量還可以,但一旦喝多了,可能造成憂鬱。「反而是哭,哭比笑還可以增加腦袋的腦內啡。」許多遺族聊到對家人的擔心、過去的遺憾、回憶、委屈與受傷,往往會哭出來,「有些人可以從頭哭到尾,講什麼都哭,其實這蠻好的。」
朱妍安曾參加台北馬偕醫院自殺者遺族說故事團體,近4年,又創辦隙光精神接觸許多遺族,雖然情緒紓解上,哭比笑有用,但她觀察到:「男性比女性更辛苦,我們的社會比較不允許男生哭,要男生比較堅強,一般的男生,你要他分享相對困難,要哭又更困難,因為他平時很少哭,其實一個人在房間偷偷的哭,也是有幫助的。」
她提到隙光精神近年關懷一位太太自殺過世的丈夫。「太太在丈夫跟讀小學的孩子面前跳河,二個人都是男生,我給爸爸的建議是一定要跟孩子談論這些感覺,爸爸覺得應該要堅強,孩子也會覺得應該要堅強,因為爸爸是他學習的對象,覺得自己不能哭,不能想念媽媽,這就造成壓抑。所以我跟爸爸講,孩子目睹這件事情,如果父子能一起分享對媽媽的想念,一起哭,對孩子的情緒是好的,他們後來找到一個方式,分享完後,各自回房間哭,彼此都知道對方在哭。」
父母面對自殺事件的態度,往往影響孩子面對的態度,「很多家庭是從此再也不談論這個人,或是彼此仇恨,這對孩子的影響很大,再也無法談論這件事情,這些事情在家裡就封印了,直到有一天他們預備好,開始談論,才會重新面對這個悲傷。」
★《鏡週刊》關心您: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 自殺諮詢專線:1925(24小時)
  • 生命線:1995
  • 張老師專線:1980
★《鏡週刊》關心您:未滿18歲禁止飲酒,飲酒過量害人害己,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