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開始有人留意到ProShares Ultra S&P 500(代號SSO)這類2倍做多標普500指數的ETF,或像ProShares Ultra QQQ(代號QLD)這支2倍做多NASDAQ 100指數的ETF。
【基金講堂】槓桿ETF未必會槓桿獲利

2021年之前的美國股市出現多年連續上漲,投資人之間開始出現一種說法:既然美股指數長期向上,何不乾脆持有2倍或甚至3倍的槓桿ETF,這樣自然會帶來更高的獲利。
需要特別留意的是,這種2倍槓桿ETF,指的是單日報酬的2倍,2天以上或其他更長的期間,其績效都未必是指數報酬的兩倍,甚至可能在指數上漲期間,槓桿ETF反而帶來虧損。
我們來看個簡單的例子。一開始指數值是100,經過連續2天、每天10%的上漲,指數來到121,即21%的漲幅。兩倍槓桿ETF一開始也是100,第一天市場漲10%、它漲20%,來到120;第2天市場上漲10%、它漲20%,為144,2天合計上漲44%,接近市場21%漲幅的2倍。
接下來換另一個場景。2天時間是先漲10%、然後下跌10%。指數值100先漲到110、再跌到99,合計是1%的損失。但2倍槓桿ETF第一天漲20%、來到120,第2天跌20%、剩96,是4%的虧損,也就是當市場下跌1%時,2倍槓桿ETF已經跌了4%。
遇股市起伏 績效恐落後
由此可見,只要超過兩天以上的期間,槓桿ETF就無法保證會取得倍數的績效。換句話說,只有在連續上漲的市場,才能確保槓桿ETF可以帶來優於市場指數的報酬,但假如市場是上下起伏,那麼槓桿ETF會帶來落後市場的成果。
所以當投資人可以正確預測未來市場是連續上漲的局面,使用槓桿ETF才能確定帶來更好的成果。但這種市場預測,恐怕很難長期持續正確。
另外面對悲觀狀況時的連續下跌,譬如2020年第一季新冠疫情全球蔓延時,當市場下跌20%,2倍槓桿ETF投資人卻要面對3、40%以上的虧損,承擔更大的心理壓力。
而且槓桿ETF內扣費用會比原型ETF高上許多,譬如SSO全年內扣總開銷是0.89%,單純的標普500ETF,像IVV,內扣總開銷只有0.03%。
投資槓桿ETF需要承擔更大的下跌風險,投資成本更高,未必會帶來更好的成果。對於一般投資人來說,恐怕沒有使用槓桿ETF的必要與需求。
綠角
財經作家,著有《綠角的基金八堂課》、《綠角教你前進美國券商》等書。自2006年起在「綠角財經筆記」部落格記錄自己的投資心得與看法,是台灣低成本指數化投資的倡議者。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