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暝體驗1】北竿廟裡與神把酒言歡! 獨有「燒馬糧」有如神界嘉年華

mm-logo會員專區美食旅遊
馬祖擺暝期間「食福」是接近尾聲的環節,鄉親們將供品煮熟,一同享用。
馬祖擺暝期間「食福」是接近尾聲的環節,鄉親們將供品煮熟,一同享用。
我的老家位在嘉義沿海地帶,酬神祭典自然看過不少,知曉其中代代相傳的習俗環節甚多,不過在一座廟裡和王爺一同享用「辦桌」還真是第一次。為採訪而參與過馬祖元宵祭典「擺暝」數次,頭一次和北竿鄉親們一起窩在神壇前幾張大圓桌,熱鬧把酒言歡,讓我這外地人再一次感受到凜冽冬季裡的人情味,「馬祖陳高」和「老酒」當然也是暖心的必要元素。
有如辦桌的「食福」其實是「擺暝」祭祀儀式大抵完成後,居民將供品煮熟,聚集在廟內或廟埕圍桌共食。我參與的是北竿鄉「蕭王府廟」的食福,該廟是馬祖唯二擁有兩層樓的宮廟,廟中央有八卦形天井,在上面俯瞰食福宴現場,一眼秒懂在繁文縟節習俗之中流動的溫情,才是讓這百年文化得以傳承的主因。
「食福」宴上負責為神明遶境清道開路的「保長公」,也和居民同在,信眾看到祂就像看到明星一樣。
「擺暝」福州話接近「北漫」,「擺」指的是擺放祭品的動作,「暝」則是「夜晚」,也就是徹夜酬神的儀式。將近一個月的夜晚,鑼鼓喧天、炮聲連連,人神同樂的喜悅瀰漫四鄉五島,有如馬祖專屬嘉年華。像我這樣的外地人,自然是四鄉五島的擺暝都想參加,但哪能那麼貪心,只好選擇特色較為鮮明的北竿鄉。
老人家稱宴席上這鍋有太平蛋(以油鍋炸的水煮蛋)、燕餃的湯品為「太平湯」,象徵平平安安。
今晚還有鄉親聽聞我從台灣遠道而來,特別端來「蝦蛄」加菜。
在農曆12日(當地稱為十二暝),北竿鄉親於門楣掛上風燈,俗稱「上彩暝」意即「上燈結彩」,為神明點燈引路,宣告元宵擺暝開始。13暝當日,雙數的碗宴供品依照神明指定時間擺在宮廟大廳。全豬、全羊或各家精心裝飾的祭品,在供桌上爭奇鬥豔,就連紅蠟燭也要比粗、比高,形成一幅瑰麗風景。
今年的「上彩暝」儀式後,廟方發放福袋,裡頭有橘子、蛋糕和米香等,其實也是源自「食福」。
位於北竿后沃村的「楊公八使宮」前,長長的巷弄高掛紅燈籠。
13暝晚上,坂里村還有獨特的「燒馬糧」,是為感謝當地守護神─白馬尊王及其座騎白馬。下午5點左右,神乩前往各廟巡香,向眾神發出「邀請函」;傍晚時神明們依約前來,頓時鞭炮聲震耳,超級熱鬧,就像神明間的「串門子」。而後神轎依序排開,遶境前往中澳、白沙請神會香。
白馬尊王為北竿坂里村的守護神,獨有的燒馬糧即是為其舉辦。
「孩囝」是馬祖擺暝遶境隊伍中的神偶,頭部及手部為木雕製作,祂們會撒糖果給信眾,搶到的人寓意能整年豐收富足。
返程時居民已備好用紅磚搭起的圓圈,裡頭放置糧草、穀粉及元寶,供白馬尊王的馬匹享用,據傳每年燒馬糧時必定下雨,是天公為讓馬解渴使然。說也神奇,我參加數次13暝,下雨這件事,無一例外。
十三暝當晚各廟神明聚集坂里,有如神明界的嘉年華會。

北竿塘岐境玉封蕭王府廟

  • 地址:連江縣北竿鄉中正路70號
  • 電話: 08-365-6559
★《鏡週刊》關心您:未滿18歲禁止飲酒,飲酒過量害人害己,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