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控二名成大教授剽竊專利的崑山科大教授陳建宏,秀出自己的碩、博士論文表示,他從1994年就開始研究氣凝膠技術,相關產品7、8年前逐漸受到重視,他將研究成果申請國內外專利,成功取得4項,2016年他的團隊從200支隊伍中脫穎而出,榮獲科技部FITI競賽最高榮譽「創業傑出獎」。
【全文】受託檢測氣凝膠產品 成大2教授遭控剽竊專利

崑山科大材料系教授陳建宏,多年來致力研發氣凝膠技術,獲得多項專利,並成立公司,沒想到他將產品送交成功大學進行性能檢測,專利技術卻被楊宏澤教授及李訓谷副教授剽竊,李的團隊將陳的技術拿去申請專利,還獲國發基金投資,並將技術賣給台塑等企業謀利。陳不滿被2人擺了一道,向智財局檢舉,成功將李的專利撤銷,並對2人提告,希望討回公道

教授獲獎 才知成冤大頭
隔年,陳建宏在台南科學園區成立「台灣氣凝膠科技材料開發公司」,這也是國內第一家開發、製造氣凝膠產品的公司,同年4月他將新產品「次微米珍珠狀氣凝膠粉末」送成功大學能源科技與策略研究中心(簡稱能策中心)進行檢測分析,並附上相關製程,但萬萬沒想到專利竟遭剽竊。

陳建宏指出,成大副教授李訓谷得知他公司的新技術後,隔月就積極邀請他參加由成大主導的「綠色建材產業聯盟」,並承諾協助產品行銷、認證檢測、合作開發,他基於對成大的信任,不久便簽約加入該聯盟。

2018年,陳建宏取得台南科學園區「綠能研發推動計畫」產學合作案,邀請李訓谷擔任計畫主持人,協助台灣氣凝膠公司進行產品認證及推廣,雙方簽署合約,明定保密及競業禁止條款,合作愉快。
詎料,2021年2月,陳建宏在網路上看到李訓谷團隊獲得國家新創獎的新聞,才知道自己成了冤大頭。
當時的報導指出,李訓谷團隊獲獎的理由是開發「直接疏水乳化法」,並且技轉給南良及台塑集團,但這項技術其實是陳建宏團隊研發,也是陳邀請李參與南科計畫的主要技術。

愈查愈氣 投訴遭冷處理
發現專利被剽竊後,陳建宏十分生氣,他上網搜尋,沒想到卻更加光火,因為早在2017年,他加入「綠色建材產業聯盟」隔月,另一名成大教授楊宏澤的團隊,就把台灣氣凝膠公司的「次微米珍珠狀氣凝膠製程」、「直接乳化聚縮合氣凝膠製程」二項專利技術,列入自己的研究計畫結案報告中,明顯涉及剽竊。

另外,陳建宏2018年7月6日才與成大簽約,邀請李訓谷擔任綠能研發推動計畫主持人,沒想到李看到他的氣凝膠製程機密後,竟在同年7月24日出刊的《綠建築》期刊上,對外宣稱「次微米珍珠狀氣凝膠製程」、「氣凝膠直接乳化製程」均是李的團隊開發,並因此獲得國發基金補助,成立「亞比斯公司」,由李擔任執行長。
陳建宏發現公司的專利技術遭成大二名教授剽竊後,立刻向南科管理局、成大能策中心反應,但二個單位都不願積極處理,只請陳自己找二位教授協調。陳無計可施,只能先聯繫李訓谷團隊,要求當面說明協商,沒想到亞比斯公司的洪姓營運長卻跑到台灣氣凝膠公司嗆聲,要陳的團隊不要在外面亂說話,否則就要提告!
不甘提告 智財局判抄襲
陳建宏對本刊表示,台灣氣凝膠公司是親友共同籌措2,500萬元投資成立,重要專利技術被剽竊一事若不處理,恐無法交代,因此積極蒐集證據,結果發現李訓谷不僅對外宣稱次微米珍珠製程、直接乳化技術,都是李的團隊研發,還把台灣氣凝膠公司成立一事,當成自己的績效,他這才恍然大悟,李表面說要協助他推廣行銷,其實是找藉口剽竊他的專利。
更扯的是,陳建宏比對資料發現,他的技術還被李訓谷拿去申請專利,因為李提出的設備技術系統名稱,跟他提供的設計圖一模一樣,比對雙方製程,也證明李抄襲他的配方,流程圖雖然只有他的一半,但也一模一樣。

此外,陳建宏還發現李訓谷竊取台灣氣凝膠公司的直接乳化技術,並藉此申請科技部的價創計畫,提出與他公司雷同的量產機台設計。陳建宏怒控,李訓谷的團隊利用他的專利技術拿到約5千萬元經費,卻一毛錢都沒分給台灣氣凝膠公司,真的很惡劣!
為了討回公道,陳建宏去年向智慧財產局檢舉李訓谷團隊申請的「氣凝膠粒子及其製備方法」、「氣凝膠粒子製備方法」專利涉嫌抄襲,也一併提出刑、民事告訴,今年6月底,智財局認定李團隊抄襲成立,撤銷其專利,至於相關訴訟仍在進行中。
粗估李團隊從知悉技術到申請專利,讓台灣氣凝膠公司損失1,700萬元,另將專利技轉給其他企業造成的營業損失,將由法院查帳確認。
心血被盜 要成大還公道

此外,陳建宏也痛批科技部態度消極,因為他將成大二名教授剽竊他專利技術的事向科技部誠信辦公室檢舉後,科技部卻虛應故事,完全沒找三方當事人來對質,也沒請他們公司進行說明,僅以他同意參與成大計畫為由,認定成大並未違反學術倫理,也未侵害智慧財產權。
陳建宏憤慨地說,成功大學是台灣頂尖的國立大學,但成大二名教授竟然恣意妄為,將他委託檢測及推廣行銷的專利技術變成成大開發的技術,而成大協助產業進行產學計畫時,還將產業的營業祕密拿去申請專利,再將剽竊的專利技轉給其他企業,實在令人不敢想像。他7年來的心血全被掏空,成大必須還他公道!

陳建宏認為,一般研究生撰寫論文,若引用文獻錯誤或抄襲,依規定就是違反學術倫理,必須退學,但成大二名教授剽竊他人的專利技術,再偽造成自己的研發成果,比抄襲更惡劣,為何不算違反學術倫理?他呼籲政府相關單位及各大學,對於學者執行計畫的考核必須更嚴謹。另外,針對產學合作計畫的保密協議及學術倫理,也要再加強,才不會扼殺優秀人才的研發意願。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