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資料顯示狀態
- 一次無限滾動應顯示 12 筆
- 目前取得的資料共 24 筆
- 目前顯示的資料共 12 筆
- 取得的資料不足以顯示,需另外發request
- 最終應顯示 12 筆
發request狀態
- 目前已發request 1 次
- 最終應發request 12 次
loading狀態
- 正在發request中:否
- 仍有資料未被取得,開啟無限滾動功能

時事
清大發現黑洞「失落拼圖」 研究成果登美國NASA官網
2025.09.26 13:22
清華大學天文所教授江國興帶領的國際研究團隊,發現一個正在吞噬恆星的罕見黑洞候選者。這類「中等質量黑洞」被稱為黑洞家族的「失落拼圖」,在天文觀測中極為罕見。研究成果不僅發表於權威《天文物理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更登上美國太空總署(NASA)官網,獲得國際重視。

時事
適度賴床有助大腦開機 瑞典研究:反應更快、記憶力更好
2025.09.19 12:55
適度的貪睡賴床居然可以讓人更清醒?國外最新研究發現,偶爾多設幾個鬧鐘、適度睡回籠覺賴床,能助大腦更清醒,甚至情緒也更穩定,白天上班不會進入喪屍模式。

時事
具潛在抗癌效益!「瘦瘦針」可降罹癌風險17% 醫示警:應更密切追蹤1功能
2025.09.16 12:37
萬年減肥、瘦身話題,持續備受關注,而根據最新研究,俗稱「瘦瘦針」的GLP-1受體促效劑,可以使肥胖、過重成人的癌症風險下降17%,卵巢癌降幅更可達47%,不過同時也發現「腎癌」風險略有上升趨勢,目前該研究仍缺乏長期數據支持。

時事
害怕親人失智遺忘你?科學家揭「眼睛藏祕密」 可提前20年預測阿茲海默症
2025.09.06 05:58
眼睛也能看出大腦健康?阿茲海默症與各類癡呆症向來難以及早診斷,不過美國科學家最新研究指出,單純透過眼科檢查,竟可能在病症發作前提早20年就發現風險跡象!這項突破性成果,未來有望成為例行視力檢查的一部分,讓癡呆症的預防更具可能性。

時事
七夕注意!用手機「不經意1舉動」恐悄悄毀感情 專家曝挽回關係祕訣
2025.08.29 17:52
七夕情人節,不少人會思考愛情保鮮祕訣。外媒報導,一個看似不起眼的日常習慣,其實可能正在悄悄侵蝕感情,甚至動搖婚姻基礎。專家警告,當你在與伴侶互動時「忍不住滑手機」,這種行為被稱為「手機冷落」,久而久之會讓另一半感覺被忽視,覺得自己不再被重視。

時事
GG了!高溫恐讓男性性功能大當機 全球暖化掀「蛋蛋危機」醫警示:睪丸縮水4成
2025.08.26 20:00
熱中暑不只會昏倒!全球氣候變遷加劇,高溫不只讓人中暑、熱衰竭,還可能衝擊男性生殖健康。奇美醫院研究團隊歷時3年,透過動物實驗證實,若每天在 35℃以上高溫曝露2小時、連續56天,睪丸體積將縮水3至4成,不僅精蟲數量與品質驟降,甚至會引發性功能障礙與不孕,恐成為氣候變遷下被忽視的「隱形危機」。

時事
性能力看手指長度就知道? 日本研究揭密:這比例有優異勃起功能
2025.08.26 14:18
男性性能力看手指長度比例就知道?日本岡山大學一項研究指出,男性「食指」與「無名指」的長度比例(2D:4D比例),能夠反應出性欲強弱、性行為表現。研究結果顯示,若食指較無名指短,性行為更加活躍,甚至有更優異的勃起功能。

時事
比睡不夠更可怕!1睡法恐增78%死亡風險 醫揭「最健康睡眠公式」
2025.08.26 06:28
女性注意!很多人以為只要每天睡滿7至8小時就能確保健康,但南韓最新一項長期研究卻推翻這個迷思!研究顯示,睡眠「不規律」比睡得多或睡得少更危險,甚至可能讓死亡風險暴增近8成。

人物
一鏡到底/為痠民正名 科學家陳志成
2025.08.24 05:28
阿公、阿嬤常喊「痠(Sng)」、不是「痛」,不是敏感,而是有科學依據。今年1月,中研院研究團隊將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

時事
台灣人說話「ㄣㄥ不分」別太糾結了! 專家曝真相:走在語言變化最前線
2025.08.20 14:32
你是否曾被糾正「口齒不清」、發音「ㄣㄥ不分」?別急著懷疑自己,因為你可能正處於語言演化的浪頭上。陽明交通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教授盧郁安最新研究發現,台灣中文中的「ㄣ」與「ㄥ」真的正在逐漸發生合併現象,而且合併方向有脈絡可循!

時事
哈佛醫學團隊驚人新發現 一款「平價藥」有望逆轉阿茲海默症
2025.08.10 05:29
經過多年深入研究,哈佛大學的科學家們發現「鋰」元素在阿茲海默症中扮演關鍵角色,這項發現可能為治療帶來新突破。

時事
「狗眼看人低」不是說假的 狗狗的內心小本本曝光!牠其實超懂人情世故
2025.07.30 17:37
你有被家裡狗狗冷落過嗎?別再以為牠們只會搖尾巴撒嬌,其實可能早就默默把你排進「能力值排行榜」啦!據美國《Modern Dog》網站引用日本京都大學的最新研究發現——狗狗不只觀察人類的行為,還會根據你表現得「行不行」,決定要不要親近你,尤其母狗簡直是狗界的HR,看你一舉一動都在「打分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