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對手內政議題怎麼攻,賴在外交這局展現的高度及身段,是他能在選局保持領先的優勢之一。」一位曾操盤總統大選的綠營人士告訴本刊,三腳督總統選局看似亂局,但賴如何持續進化成穩定內斂的小英接班人,讓對賴游移的中間選民願意「信賴」,是他能否衝破四成支持度天花板的關鍵。
賴團隊規劃外交4部曲,其中包括安排他與駐台外交使節座談。(民進黨提供) 賴營幕僚直言,賴清德就任黨主席後,黨內為其規劃的外交宣傳工作共4部曲,以《華爾街日報》投書為開端,闡明「四大支柱」向國際投石問路;接著邀請駐台使節到黨部與賴清德座談、互動;第三部曲是接受《彭博》專訪,親身闡述自己的完整理念;第四部曲則是出訪返台後,25日將首度以黨主席、總統參選人身分與駐台外媒茶敘。此外,賴也預計接受日媒專訪,向日本國內發聲。
事實上,對於賴清德是否需「赴美面試」,賴團隊有兩派不同意見,一部分幕僚認為,賴清德作為副總統,與各國政、學界訪團多有互動、沒有所謂「面試」的需求;但也有部分幕僚認為,賴清德去年雖也擔任總統特使出訪宏都拉斯、過境美國,但他身分轉換為總統參選人後,出訪一事仍受外界期待,且透過賴的具體行動,更能親自對台灣抱有戰爭疑慮的國際社會,釋放強烈訊息。
賴清德(右)出訪前,《彭博》刊登其專訪,賴並帶記者走訪他位於新北萬里的老家。(賴清德團隊提供)誠如前述幕僚所言,在賴清德正式投入競選活動前,他就以副總統身分與各國使節、國際訪賓互動,包括捷克眾議院議長艾達莫娃、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日本自民黨副總裁麻生太郎等人。前總統李登輝過世時,賴清德代表總統設宴款待前來弔唁的前日相森喜朗;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過世時,賴清德還親赴東京慰問安倍家屬。
「小英真的幫忙很多!」知情人士告訴本刊,總統蔡英文刻意將許多外交工作指派給賴,並邀賴清德參加國安晨會與聞機要,甚至蔡也會親自替賴背書,在一些場合私下向外賓強調,賴清德一定會是延續她「四個堅持」外交路線的最佳人選。
賴清德(左)出席巴拉圭新任總統貝尼亞(右)就職典禮。(翻攝總統府Flickr)本刊調查,府方從今年初就開始對巴拉圭行有初步概念,真正的行前作業時間則約3個月。不過,在出訪前,賴清德「進白宮」的說法引發爭議,有媒體因此報導「賴清德國安幕僚不見蔡人馬」。對此,知情人士具體對本刊指出,在今年6月,也就是賴清德競辦成立後不久,蔡、賴雙邊的國安外交團隊就已整合,由蔡英文親自指派心腹大將、總統府副祕書長黃重諺協助賴相關工作。
此外,7月中旬美東信賴台灣之友會、台美青年信賴台灣後援會於美國熱鬧成立的同時,賴清德競辦發言人趙怡翔、民進黨前副祕書長林飛帆也低調先遣,為賴8月過境之旅做行前說明。
賴清德(左)擔任副總統後,與各國訪賓多有互動,圖右為日本自民黨副總裁麻生太郎。(翻攝總統府Flickr)蔡英文(右)2015年曾以總統參選人身分到訪華府。(蔡英文訪美媒體團提供)事實上,2016年大選前8個月,蔡英文曾以總統參選人身分,進行「點亮台灣、民主夥伴之旅」訪美,當時蔡僅是民進黨主席,不只踏入白宮,也受邀進入國務院;當年蔡行前,也曾派時任新境界智庫執行長的林全率團赴美,向美方提前說明蔡的外交立場。小英後來赴美訪問大獲成功,與2011年美方對蔡充滿不信任有天壤之別。
蔡賴關係受外界矚目,賴清德(左)曾邀蔡英文(右)到萬里老家吃飯。(賴清德團隊提供)賴清德此行過境美國,不只比照小英派先遣團,也在蔡賴團隊合作下,與美方保持密切溝通聯繫,例如中國在行前強烈抗議賴清德過境,甚至批其為「灰犀牛」,美國務卿布林肯、我外交部同聲一氣強調,台灣副總統過境美國行之有年,凸顯這是雙方溝通後共同定調的回應,賴此行也透過台美雙方充分協調,將不確定性降到最低。
在低調過境美國的情況下,賴此行最受矚目的亮點行程,可說是他到紐約花旗球場,觀賞美國職棒大聯盟大都會隊的主場比賽。觀賽時賴清德與蕭美琴穿上大都會球衣合體亮相,2人的背影照經蕭美琴貼上臉書,頓時讓2024是否「賴蕭配」成為熱議話題。就連蕭美琴的好姐妹、立委邱議瑩都公開在臉書打趣,說地方有支持者看見競選文宣扇子上,印有邱議瑩與賴清德合照,將邱誤認為蕭,忙問:「賴蕭配已經確定了?」凸顯基層民心所向。
邱議瑩臉書貼文凸顯基層期待賴蕭配。(翻攝邱議瑩臉書)多名競選團隊成員均對本刊表示,蕭美琴確實是大家心目中非常好的副總統人選。她不只是《紐時》肯定的「最有影響力大使之一」,過去她在花蓮深耕近10年,2016年刷新民進黨在花蓮得票、擊敗前縣長傅崐萁當選花蓮立委的事蹟,讓蕭美琴願意蹲、勇敢戰的形象深植黨內。
賴清德(右)過境美國,與駐美代表蕭美琴(左)的互動備受關注。(翻攝總統府Flickr)黨內人士認為,蕭美琴自外派駐美後,一直是蔡英文外交路線的最佳執行者,若能成為賴清德副手,也能向國際社會強化賴延續小英路線的訊息。加上蕭美琴過去公開支持人權議題、且是婚姻平權立法提案的先行者,恰能補足賴在同溫層外擴散不足的問題,「有些年輕人未必真的反感民進黨,但也沒有很強的動力走入投票所蓋給賴清德,若選票上多一個蕭美琴,很有機會強化這些人的投票動機。」
本刊調查,蕭美琴確實感受到綠營內部的普遍期待,但她對外交工作懷抱極大熱忱,返國投入紛擾政局並非她第一志願,加上私人家庭因素考量,使她至今仍未點頭。
蔡賴團隊整合,蔡英文也指派總統府副祕黃重諺隨賴訪團出行。(翻攝總統府Flickr)一名多次參加總統大選輔選工作的幕僚也說,蕭美琴固然是目前很多人心中的第一、唯一副手人選,但2016年蔡英文公布副手前,大家其實也沒想到可以有陳建仁這張「非政治組」的絕妙好牌;且現代網路社群發達,選局變化速度極快,風向可能一夕改變,因應領先、緊咬、落後等不同情況,副手提名也會有不同思考,所以直到今年11月下旬,總統候選人登記前,賴的副手人選仍不能完全排除其他可能。
蔡英文(左)4月與美眾院議長麥卡錫(右)會面,此行的風險管控很為外界稱道。(總統府提供)對於賴清德低調過境美國,中國祭出政治、軍事、經濟的3套組合拳報復,中國外交部批賴「頑固堅持台獨」「麻煩製造者」,解放軍並在東部、南部戰區實施軍事演習,中國官方並前後宣布,對台灣的聚碳酸酯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暫停台灣芒果輸中。
一名熟悉國安工作的知情人士指出,賴清德此趟出訪等於面對美、中及在野黨的綜合試煉,透過軍事、政治、假訊息、輿情等工具全方面覆蓋;面對如此複雜局勢,賴的應對堪稱沉穩。
賴清德出訪回國後,出席在凱道的道路安全遊行。「不問他做了什麼,應該關注他沒做什麼。」該人士說,賴此行被批評沒亮點、過境規格低、還被小英派監軍,但賴清德要對國際、國人呈現的是一個穩定、可信賴的準領導人形象,不需要靠搞小動作來博取關注,或用吹噓來膨脹自己。賴清德固然也是地方民代、地方行政首長出身,但他已逐漸蛻變成一個越發沉著的政治人物,並展現在這次出訪行程,「這就是他此行的最大亮點。」
不過,也有國內外交人士提醒,賴的演講功力、臨場發揮過去很受人稱道,但在他熟習的「台式選舉場合」中,賴有時仍過度低估了自己的用語可能引發的影響。例如他曾在國內造勢場合直指「菲律賓過去親中」「韓國改變過去親中方向」等,作為一名準國家領導人,其實不宜直接對他國外交政策貼標籤,又或者賴清德在過境美國的僑宴致詞時,特地「感謝美國不懼壓力」協助他過境,但此言有可能被外界曲解為在挑動美中關係。
黨內提醒,賴清德在傳統選舉場合,有時仍過度低估了自己的用語。(賴清德團隊提供)前述這名熟悉美國智庫的外交人士指出,美國或許並沒有所謂「疑賴論」,但華府政治圈中,確實有不少人可以理解北京強烈的疑賴感受從何而來,這細緻的差異,才是賴團隊需要注意的。固然理解不等同於認同,但北京從賴清德許多公開發言裡,都感覺被戳、被針對,進而做出一些強烈反應,這樣的態度美方是可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