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答案同樣令觀眾「料想不到」。他說:「進研究所的時候,我就已經想好,畢製要往這個方向進行,差不多是5、6位在20歲左右的年輕男女,他們在戀愛上的各種煩惱與糾葛。為什麼想要拍這種題材呢?單純就是,我喜歡八卦…」
【濱口龍介番外篇】喜歡八卦的導演 不喜歡接受採訪

濱口龍介非常誠實。初見面,在《暗湧情事》的映後座談,提問環節,觀眾不免對這樣一位年輕導演,能在研究所畢業前就拍出一部「複雜的愛情電影」感到好奇。那些錯綜、環環相扣、彼此牽制的群戲,不側重不偏倚,把每個角色從裡翻到外折騰過一輪的探看,是如何辦到的?又為何選擇了這個題材?
實在是太誠實了。不追求高深莫測,也不想為了給出漂亮的說法,而編造未曾存在的內心活動。就像他談及自己喜歡上電影這件事,沒有命定,沒有突圍,像他自承在一個「非常普通」的家庭長大,「父親是公務員,母親是家庭主婦。家人一起去看電影只是很偶然的事,並沒有耳濡目染這種事。」
一切只來自於對人的好奇。此次來台,電影公司的人為他安排聚會,一起晚餐的作家盛浩偉就說:「他當然很聰明,知道人跟人之間的技巧跟碰撞,所以有辦法拍出那些電影;但是另外一方面,我覺得他對人很有興趣…他一直問我問題,知道我出過書,就一直往深處問,你寫什麼作品?這部作品你想要表達什麼?你可以感覺到,那不是在客套,是真的對你好奇。」

對別人好奇,然後對自己誠實。東昊影業的張全琛說,最初決定向台灣觀眾介紹他,是因為在坎城看到了《睡著也好醒來也罷》,引進台灣後,票房卻不理想,2、30萬都賣不到。
即便如此,還是買了《歡樂時光》,一部長達5小時17分鐘的電影,電影且很大膽地放置了2段極其漫長的工作坊和朗讀會橋段,情節的推動如同滴水穿石緩慢,考耐著觀眾耐性。不會擔心太任性嗎?張全琛說:「我不會說任性。我會說那是倔強,我覺得就是他對於自己創作的倔強,才讓他成為自己。」
盛浩偉也不同意「任性」的說法,稱之為「調皮」。濱口龍介深知觀眾的閱聽慣性,偏要去挑戰。他說自己寫劇本的方法是:「腦海中的故事大綱浮出後,先把人物抓出來,思考放什麼元素進去,故事會變有趣?根據每個人物的性格去想,他們會說什麼台詞?無論什麼內容都寫,愚蠢的也沒關係,接著從頭寫到尾改寫一遍,在反覆編寫的過程中,會了解每個角色不同的動力,兩個角色之間可能會碰撞出什麼火花?會找到最適合那個角色的台詞。」
也找到最適合自己「倔強」和「調皮」的台詞。我想起不畏市場慣性買下《歡樂時光》的張全琛說:「我覺得它是一個探索的電影,很多電影導演都在探索自己。」濱口龍介也親口證實了這件事:「有時候確實是邊寫(劇本)邊去了解我自己,到底想要寫什麼?說什麼?」
就只想這件事,想著電影裡的角色該說什麼、做什麼。至於自己,他傾向不多做解釋。我問他,成名後如何排解外界殷殷期待的目光和壓力?結果他表現出了不改的倔強和調皮,笑著回答我們,方法就是:「盡量不去面對媒體。」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