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長蔣萬安8月29日率領市府團隊前往上海參加雙城論壇,成為兩岸自疫情中斷官方交流3年多來,首位訪中的民選首長,他在論壇上致詞喊出「雙城好,兩岸就好」口號,3天行程期間,蔣未會見國台辦主任宋濤,也未提「九二共識」或「兩岸一家親」等政治語彙,還多次呼籲雙方應「務實理性誠懇地對話」,將此行的政治意涵降到最低。
【專訪】雙城論壇不見宋濤未提九二 蔣萬安:台灣人盼和平交流

台北市長蔣萬安上任後首度率團前往上海出席雙城論壇,受到各界高度矚目。結束此趟訪問行程後,蔣萬安在市府接受本刊專訪,詮釋他此行純為市政交流,目的是讓雙城論壇回歸交流本質,此外,還有緩和兩岸緊張關係的意味。他說:「兩岸關係很緊張,我認為只有透過城市間的交流、市政上的合作,才能緩解緊張情勢,這也符合台灣民眾希望兩岸和平穩定的期待。」據了解,為降低政治意涵,北市府行前和中方互有默契,未安排蔣和國台辦主任宋濤會面,且全程不提九二共識或兩岸一家親,為兩岸交流創建新的模式。

蔣萬安小檔案
- 年齡:44歲
- 現職:台北市長
- 學歷:政治大學法律系及外交系雙學士、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法學院法學碩博士
- 經歷:萬澤外國法事務律師事務所主持律師、美國WSGR律師事務所執業律師、立法委員
全程公開 純市政交流
結束上海行程返台後,蔣萬安在北市府接受本刊隨行記者專訪,解釋此行定調「純市政交流」的緣由。他說,雙城論壇本質就是回歸台北跟上海的實質交流,盼二市延續過去奠定及累積的正面效應。他並表示:「兩岸關係很緊張,我認為只有透過城市間的交流、市政上合作,才能緩解緊張情勢,這也符合台灣民眾希望兩岸和平穩定的期待。」

蔣萬安這次的上海行受到各界高度關注,據了解,北市府為降低外界的不必要揣測,行前即與中方取得默契,每個行程都全程公開,沒有祕密行程及拜會,所有行程也都由雙方市府單位互相接洽,與過往上海台辦在第一線主導行程安排的往例大不相同,甚至未與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見面。
對此,蔣萬安向本刊表示,與國台辦等相關人士會面,本來就不在他的規劃內,「但現階段兩岸關係緊張,我親自率團到上海,參加疫情之後第一次實體舉辦的雙城論壇,本身就有它的意義。」他強調,在後疫情時代,雙城及兩岸交流不只不該中斷,反而更應讓過去累積的基礎及正面效應持續進行。


8月30日,他在雙城論壇致詞,一開場就說:「各位都知道,這趟雙城論壇之行,能順利舉行,並不是想當然爾的容易。我們必須克服彼此的分歧,我們必須創造可以對話的空間,然後,尤其重要的是,我們願意對話,願意在不平靜的兩岸關係下,找尋可以對話,可以共享的價值。」
雙城論壇小檔案
雙城論壇是台北與上海2市官員的交流論壇,起於2010年、郝龍斌擔任台北市長任內,第1屆在台北晶華酒店舉行,此後每屆論壇由台北和上海2地輪流舉辦,雙方皆由首長率團出席。2020年至2022年間,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時任台北市長柯文哲改以視訊方式開會;今年則是疫情後首度恢復實體會議,由台北市長蔣萬安率團赴上海參加。
達成默契 淡化政治味
本刊記者隨團採訪發現,此行雙方刻意淡化政治意味,是蔣市府與中方事前達成的默契,尤其上海方並未刻意強調蔣萬安「蔣家第四代」或「蔣介石曾孫」的身分,同樣是雙方的共識之一。
不僅如此,國台辦也充分理解台灣政局近年來多變的現況,中方人士私下就以「高高低低」來形容國民黨在各次選舉起伏的情況,直呼:「習慣了!」但也坦言,民進黨執政8年下,兩岸交流中斷,希望雙城論壇等民間互動能更多,因此,對蔣未見國台辦主任宋濤等人的「考量」也給予高度尊重,間接證實了「純市政交流」確實是北市府方面的堅持。

為了確保行程不脫離純市政交流的初衷,蔣市府行前特別派遣市府副祕書長王秋冬帶領同仁組成「踩線團」,前往上海現勘。據了解,踩線團行前至少前往上海3次,走訪三十多處,最後才拍板選定與台北市政有連結或具歷史意義的地點參訪,包括蔣萬安參訪的第一站洋山港,即是他的父親、時任國民黨副主席蔣孝嚴見證首波兩岸海上直航的地方。
談到此行最印象深刻的事,蔣萬安說,第一是上海十分重視永續發展,第二是人文素養,這顛覆了以往他對上海的印象,「過去我們總認為對岸強調大建設及硬體興建,但現在他們也十分重視人文、環境,這讓我感受到,我們也必須做得更細緻、更全面。」
展現魅力 知名度大開
回顧雙城論壇之行,蔣萬安考察上海社區、青年公寓、上海圖書館等行程,他表示:「雙城論壇舉辦13年以來,上海在與台北互相交流後,學習垃圾分類、市政熱線等模式,台北也借鏡上海在智慧城市、數位經濟等方面的各項經驗,這是很好的互動。」另外,他在閉門餐會中,也為台灣農民發聲及爭取小貓熊來台等,皆獲得對方響應。


蔣萬安笑說:「他們很好奇,我關心什麼?」身為一位新上任又相對年輕的市長,「我最關心的就是市政議題。」包括今年雙城論壇的主題為「新趨勢、新發展」,以智能城市、數字經濟為主軸,希望透過務實、理性及誠懇的對話,促進兩岸之間的合作。

隨行採訪期間,中方人士透露,蔣在雙方市長會面、論壇及晚宴的發言,展現出獨特的個人魅力及風格,在豫園商場逛街、體驗小吃及夜經濟時,也引來許多上海民眾持手機圍觀搶拍,和台商青年共騎共享單車,及晚宴時邀上海市長龔正自拍、穿著襯衫隨興下場投籃、與民眾健身互動等,被剪成短影音上傳,都在抖音引起不少討論,讓蔣的知名度及熱搜度大為增加。

蔣萬安的作風與對岸政治人物大不相同,也引起中國大型入口網站「網易」的關注,8月31日就出現一篇文章〈感謝蔣萬安帶來的危機意識〉,文中提到蔣到訪上海「大多數人都有眼前一亮的感覺。」

會見台商 研跨境貿易
接受專訪時,蔣萬安也提及該文章作者的觀察相當有趣,他未否認對岸民眾也在觀察兩岸政治人物的差別;本刊記者問,這是否為來自台灣民選政治人物獨有的魅力?他笑著說:「的確對我們來說,這就是民選的首長,本來就是這樣子的作風,或者就是很自然,他們印象當中的市長可能會是不太一樣。」

蔣此行不只話題性十足,在會見台商及在地台青時,重點也聚焦於如何在疫情後促進雙方交流。他說,有台商提到,希望能把「台灣的好物帶出來,大陸旅客帶進去」,利用跨境貿易的方式,透過直播平台販賣商品,這與台灣目前很夯的線上直播販賣商品模式相似,希望台北市府能建立相關管道以利通關,同時也作為兩岸交流的一部分,以逐步化解僵局。
蔣萬安並說,兩岸使用共同語言,本來就有交流上的優勢,他舉例,他與龔正在一場閉門飯局上閒聊,龔談起過去擔任浙江副省長的經驗說道,浙江有一個「四千計畫」目標,即是為人民「行遍千山萬水、說盡千言萬語、用盡千方百計、吃盡千辛萬苦」,蔣聽完當場回說:「我們台北市歷經千錘百鍊!」對方聽了也跟著大笑,這就是共同語言的妙用。
新增三項 合作備忘錄
蔣萬安強調:「只要透過面對面溝通、彼此交流,就能心領神會,這都是靠兩邊多交流才能創造的情境。」此次雙城論壇,也落實了他在行前公開談話所強調的「兩岸愈緊張、愈需要交流。」希望能擴大市政交流,來解決兩岸僵局。
蔣萬安表示,檢視過去台北與上海簽署的42項合作備忘錄,這次增加3項達到45項,內容涵蓋體育、觀光、文化、教育等層面,希望疫情過後能實質交流,像是台北國際馬拉松、台北燈節過去幾年上海市都有參加,「我希望在疫情中斷這麼久後,可以恢復,又辦得更好。」

儘管蔣的上海行評價並不差,不過,回顧當初決策過程,據了解,國民黨中央曾經評估蔣萬安此行對藍營大選可能的影響,且希望能盡力降低蔣遭受政治砲火攻擊。

三路並行 盼穩定局勢
據本刊掌握,黨務系統行前並未介入蔣市府與上海市府的雙邊溝通,反倒由副主席夏立言在山西會見宋濤,提及「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等兩岸論述立場;同一時間,祕書長黃健庭也赴廣州參加台商活動,顯見蔣萬安出訪上海,黨務系統也刻意做出「風險分擔」,以降低政治意味,避免蔣萬安或藍營再被抹紅,甚至模糊大選焦點。

1位國民黨高層人士表示,此次藍營3組人馬各自前往對岸,政治意涵呈現的是「三路並行」,就大選而言,夏立言、黃健庭等黨務高層在選前前往對岸,與大陸建立溝通橋梁,無疑是為降低陸方對台選局做出誤判的可能,「雙方只要聯繫管道暢通,就能避免任何過激的情勢出現,不讓民進黨有得利空間,也確保對岸選前不會有過大動作,讓兩岸衝突情勢再升高。」
該人士並表示,在黨務系統先行的情況下,蔣市府赴上海即可不用再多向對岸表明兩岸的政治立場,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的選情與立場,同樣也是如此。因此,蔣此行的論述定調為「雙城好,兩岸好」,不只充分展現兩岸關係不需劍拔弩張,也凸顯主流民意盼望和平對談,這與侯力求兩岸和平交流的論述不謀而合,「整體來說,蔣以市政參訪為主軸,強調2座國際級的城市互相交流、合作,民眾不會覺得不好,這對國民黨兩岸政策的說服力,也是一大加分。」

據了解,侯友宜陣營今年4、5月曾一度考慮,是否派人隨蔣市府團隊一同前往上海訪問,但並未取得內部共識,最後未成行。不過,侯對於蔣赴上海給予高度肯定,日前也公開表示,兩岸只要透過實質的對話交流,就能建構和平穩定的台灣,在對等、尊嚴及友善下,持續推進兩岸關係。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