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觀股市】矛盾的就業報告帶來更多不確定性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高通膨環境下,就業結構有所改變,不少人可能因此被迫兼職2份以上工作。(Walmart提供)
高通膨環境下,就業結構有所改變,不少人可能因此被迫兼職2份以上工作。(Walmart提供)
我在上週專欄提到,如果美國公債殖利率持續攀升,將對整體經濟與股市帶來廣泛的不利影響。
9月的公開市場委員會中,聯準會表態將維持高利率更久的時間,讓美國公債殖利率持續攀升。我上週提到,在美國政府關門爭議中,若2黨削減的預算不如預期,那麼,市場對美國政府債務的擔憂可能會讓公債殖利率繼續走高。但最後美國政府並沒有關門,也沒有削減預算,而是通過了短期延長協議,這也讓債務問題繼續拖延下去,對美國財政的擔憂沒有緩解。
這麼一來,能夠扭轉公債殖利率走勢的,就只有趨緩的就業與通膨數據。上週公布的ADP(美國非官方的就業調查,俗稱「小非農」)新增非農就業人數為8.9萬人,不僅低於市場預期的15萬人,更創下2021年1月以來新低。數據公布後,公債殖利率出現較為明顯回落,因為市場開始預期經濟放緩,聯準會也可能停下升息腳步。
但週五公布的就業報告出現完全不同的結果。新增非農就業人數為33.6萬人,遠高於市場預期的17萬人,而且前2個月的數據還向上修正。然而這份就業報告充滿許多矛盾,例如在就業人數大幅上升的前提下,平均每週工時卻維持不變,每小時工資上漲幅度則是出現放緩。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結果,或許是就業結構所致。

利空後反彈 宜減碼

美國全職工作連續3個月減少,兼職工作則是連續3個月增加,其中可能有部分是在高通膨環境下,被迫要兼職2份以上工作。但從就業調查報告來說,這仍然視為就業的增加。
簡單來說,這是一份看上去數字很亮眼,但細究結構卻相對疲弱的就業報告。而如果聯準會因為就業數據良好,將高利率維持更長時間,那麼經濟結構性問題就會繼續擴大,並回過頭來對股票市場產生影響。
對於投資人來說,就如同上週專欄中所說的,因為市場過度悲觀,短期內可能會出現利空出盡反彈。但在整體經濟結構短時間內,不致於大幅轉變的情況下,如果遇到反彈,仍宜站在賣方適度減碼。
王伯達new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