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大學時,家裡養了一隻白色土狗叫小莉,那是家裡第一隻狗,也是唯一一隻和我有情感連結的狗。當年我住學校宿舍,家裡4個兄弟陸續到外地唸書、當兵,感覺我媽有點進入空巢期。隔幾個月回家時,發現家裡面狗的數量越來越多,從1隻變成10幾隻,1年後增加到3、40隻,都是我媽帶回來的。兩層樓的透天厝塞滿了狗和牠們的東西,二樓3間臥室,只剩我爸的房間還有一個角落能睡覺,其他房間堆滿雜物。我媽則乾脆連床都不睡,直接打地鋪。
【山豬吊爭議番外篇】我的媽媽是愛媽

1991年阿祥上了大學,那幾年家裡養了第一隻狗,後來他每隔幾個月從宿舍返家,家裡的狗逐漸增長,從3隻、5隻,增長到數十隻。後來媽媽到土城山上租地當狗場,養了共5、60隻狗。
狗場環境很髒亂,幾次去幫忙,感覺像是很久沒人打掃,飼料發霉,還有狗會咬死其他狗——有陣子媽媽撿貓回來,貓也被狗咬死。至於家裡的狗,媽媽都是固定時間開門讓牠們出去放風,好幾次狗一衝出去,就被車撞到。
一開始我媽是在外面抓狗去結紮,結紮後把狗帶回家休息幾天,誰知最後捨不得讓狗離開,TN沒有R。家裡收留不下,我媽還到土城山上租一塊地當狗場,狗場裡5、60隻狗,就按照不同體型隔出幾個區塊來安置。1年差不多花十幾萬在養狗,每個月還有飼料費。
我媽平時會去市場收一些賣剩的菜肉菜回來料理給狗吃,有些攤販知道她會收,也主動拿來我家。有時攤販送肉過來沒遇到我媽,逕自把肉掛在門把,屋裡的狗衝出來把袋子咬爛,搞得一地髒亂和腥味。冰箱也總堆滿她到處收回來的食材,一包一包分不清內容物是什麼,也不知道在冰箱裡放了多久。她總說自己很累、沒睡飽,要去清潔公司上班,休息時間還得分神趕回家照顧狗,每次問她有沒有吃飯,她會隨手從冰箱拿出一包東西說:「等下吃這個。」但也常常轉頭一忙就忘了有東西正在退冰,搞得家裡總有食物腐敗的酸氣。
我偶而回家會幫著清掃環境,後來也懶得插手,畢竟毫無頭緒、無從掃起,放眼見到的平面都堆滿瓶罐雜物、撿來的小玩具,她去倒垃圾時看到別人垃圾袋沒裝滿,還會把別人家的垃圾拿來集中到一袋,剩下垃圾袋拿回家洗一洗說「這還能用」,光是垃圾袋,我家就有上千個。一樓外的小庭院堆滿從各處撿回來的鍋子,大門幾乎推不開,室內沒有地方坐,只能蹲在巷口,想要上廁所,還得看一下哪邊有路,注意腳下有沒有狗屎。
早已沒有一張桌子看得到桌面,過年只能在外面吃。有一年為了在家吃飯還提前打掃,才終於清出一張好久不見的桌面能在家圍爐。但沒多久上面就被雜物占據。
幾次去山上狗場幫忙清潔,也會感覺狗場環境很久沒人來打掃,飼料發霉,還有狗會咬死其他狗——有陣子我媽會撿貓回來,貓也被狗咬死。至於家裡的狗,我媽都是固定時間開門讓牠們出去放風,好幾次狗一衝出去,就被車撞到。告誡我媽這樣對狗也不好,但她聽不進去,會覺得自己能顧一天是一天,顧到狗走掉也是沒辦法的事,在她照顧下,即使生活品質不好,至少不用挨餓淋雨。
這麼龐大的照顧量,說真的只會讓人不想參與,久久回家一次都是驚嚇。環境髒亂,家裡有排泄物的氣味,只見我媽拉個小板凳坐,彎腰在地上處理狗食,或是人根本不知去哪兒,打電話也不接。我爸媽感情不好,彼此無話,我爸受不了家裡都是狗,也只能接受現況,幾次喝醉時還會踹狗、拿水噴狗。
她曾經請我幫忙把死掉的狗帶去火化場,1次、2次我還會去,第3次我在路邊看到垃圾車,問清潔隊員:「這怎麼處理?」,清潔隊員讓我直接丟進垃圾車裡就完事了。說真的,除了小莉,我對其他狗沒有一點感情,也分辨不出牠們誰是誰,只有我媽把每隻狗的名字記得滾瓜爛熟。
周邊鄰居也總因為我家雜物占用路邊公有地,常常去檢舉找環保局來開單;山上狗場也被附近居民嫌棄,後來地主不租了,狗場門鎖還被人破壞,將狗全放出去。我媽總覺得外人不理解她、沒人關心流浪狗問題,是她跳下來承擔,甘願受累。
唯一稍感欣慰的是我媽一直有做清潔打掃的工作,加上她很省吃儉用,才沒有因為當愛媽而負債。甚至有餘裕可以資助我弟繳房貸。
山上狗場沒了,家裡也沒有空間收容新狗,她才終於不帶狗回來,只單純四處去餵食,但卻轉為囤積症,腳踏車、櫃子,什麼都撿,光時鐘就有30幾個,庭院還擺大水桶接雨水,洗過東西的水也不倒掉,說等下還能洗更髒的東西。我弟幾次發動全家大掃除,丟掉一堆東西,但室內很快又被堆滿,有次2人為了丟東西吵架,火氣上來,我媽叫我弟去死一死。
這麼多年下來,我從不覺得我媽在解決問題,反而是在製造問題,有些愛媽有類似狀態,把自己和環境都弄得很糟;她覺得在做好事,做到沒有自己,但我認為她只是在「做自己喜歡的事」,而且還築起一道結界,把家人排拒在外,你不認同她,就被她推開,沒有對話可能。
偶而一些無關緊要的路人拿回收物來給我媽時,會對我說「你媽很有愛心」,但我內心嗤之以鼻,覺得那只是風涼話。對我來說,媽媽根本已經不是我的媽媽了。她為了捍衛她心中認可的流浪狗生命權,犧牲了生活品質、社會連結和家庭連結,把我們曾經共同生活的環境被抹除,個人健康和生活記憶也都拋下,傾斜到我們難以接近的地步,只剩她的一腔意志,決意進行到底。像上癮一樣。
不安全感的多面向,有時會以焦慮、失落或寂寞等狀態來呈現,後現代社會裡,則是透過對某事某物上癮,方能暫時安撫焦慮,安頓身心。人際中不被理解的寂寞,藉著耽溺、上癮暫時凍結意識到寂寞的時刻,延遲失落。
但我個性不愛多管別人的事,也很少跟我媽深聊她的狀況。這幾年我弟在夜市做生意,會找我媽去幫忙,也是找個理由讓她有事做,轉移注意力。那些內心難以敘述的情緒感受,大概就用日常規律的掩蓋過去,讓日子繼續往下過吧。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