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意涵透露,導演靳家驊找她演《小曉》的媽媽角色,是為了要讓媽媽不要那樣像反派,因為這是一個以小朋友視角拍的故事。那麼這一個按鍵,是黑鍵或白鍵?我們只能說,生命的多數時候,是灰色在蔓延,如果只看到黑或白的,往往只是我們自我的價值或心智判斷。
【鏡大咖】黑鍵與白鍵之間的可能性 陳意涵

黑鍵與白鍵,黑是黑、白是白,區分著琴鍵上的音高。為了演出《小曉》裡的媽媽,陳意涵練了好一陣子鋼琴。
游移黑鍵與白鍵之間。如表演並非劇本與身體語言的兩元關係,這中間的音色調節、想像如何變成了真實存在的演出,陳意涵要演出屬於她自身的母親視角。黑鍵與白鍵之間,是陳意涵的詮釋在流動,而她也因此入圍了本屆金馬獎最佳女配角。
陳意涵說:「她就是一個正常的媽媽,我覺得她已經很愛她的孩子,只是她盡力的方式,小朋友沒有看到。」

當媽的演媽陳意涵
1982年11月12日生。2006年演出第一部電影《單車上路》,因為電視劇《痞子英雄》、電影《聽說》享有高知名度,並以《聽說》拿下台北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曾以電影《愛LOVE》及《軍中樂園》入圍金馬獎女配角獎。2023年她以《小曉》再入圍金馬獎女配角獎,電影將於12月8日上映。
上浪姐實境秀 知道不是自己舞台
她是很揮灑自己的演員,陳意涵直白地說:「我其實很不喜歡替別人想,就是在角色裡面的時候。我就是我的角度出發,我演反派的時候,就會認為,因為反派一定也有可憐的地方。」那代表著在角色中的她,已經有她的主線。她的厭世、臭臉、情緒,不是在一個典型媽媽角色中見得著的。
以前陳意涵常演情緒較奔放的戲,大家覺得她的哭戲好好看,就找她演哭戲。「這次我不能哭,媽媽哭什麼?不像在男朋友面前,每天可以哭、可以戲劇化。」其實她自己也不在小孩面前哭,更想起自己的父母不曾在自己面前哭,記起童年時的某一夜,在廣州工作的媽媽臨時回來把她搖醒,要她試揹一個書包,「她可能臨時回來,又要趕快飛了。而我只是覺得,為什麼不陪我去上學?」那些不理解,身為人母後她可以理解了。

出道以來,陳意涵是一個本能性很強的演員,會隨著情緒與情節流動。這是她的強。不過當有人介入其中去調整她的節奏之時,她承認非常痛苦,可是那種痛苦裡又有自虐的快樂。那並非弱的流洩,只是一種調整的態勢。
例如陳意涵今年曾去上實境秀《浪姐4》,深知那不是自己的舞台,唱歌的舞台與唱跳都離她很遠。當她回到演戲的舞台,「不管是什麼角色,做什麼事情都會被認同。當你發自內心,演出幾場戲的時候,對得起自己,也對得起這部戲。我就是那種不會去看回放,或是問要不要再一次的演員。因為我覺得,我有沒有演出來,自己會不知道嗎?」

拍《小曉》的痛苦是,陳意涵必須改變說話的習慣。對劇本試戲時,飾演老師,與她有親密戲的劉俊謙是香港人,要改變語言習慣,講話就沒有那麼快。而飾演陳意涵女兒的林品彤,講話字正腔圓。陳意涵性急,思緒跟話語的移動都很快,「導演是一個溫溫的人,所以他希望大家講話都慢。我在試戲的時候,就是讀本時,一天到晚被導演罵,然後就罵到我覺得,當初不是你找我來演嗎?那你現在又一直罵我是怎樣。」
拍戲每天挨罵 然後就入圍金馬獎
陳意涵甚至有點絕望,回家跟老公許富翔說,自己好像不知道怎麼演戲了。不過許富翔回她:「那妳這樣就會入圍啦!」是導演也是老公的許富翔,知道另一個導演有意調整陳意涵的狀態。正是因為控制著陳意涵自由發揮的限度,在被壓縮的空間裡,她更穩定流動於情緒的礁石之上,角色的內與放、臭臉與愛欲,成了她的裡與外。
「之前兩次入圍金馬獎,是豆哥(鈕承澤)每天狂罵我。他就覺得,妳到底在幹嘛!」陳意涵笑了,可能自己真的需要一種要求的壓力,而她也期待被要求。到了《小曉》開拍後,她就知道要幹嘛了,「天啊,好久演戲沒那麼緊張。被要求,可是心裡很快樂,還是想要被虐待一下。」痛苦與快樂所能打磨出的並不一樣,而且沒有人比她更期待,那黑鍵與白鍵之間,未曾被彈奏、未曾被想像過的音色了。

當了媽媽的陳意涵第一次演媽媽,這並非一個理所當然的設定。陳意涵說,當她得知,她熟悉的親人因為過動症的孩子,與過去輝煌的自己說再見,專心陪伴兒子。那是陳意涵接下過動兒媽媽角色的契機。
不過,自己當了媽媽之後,陳意涵卻很少想到媽媽的主體性這件事。少數能想起的,應該是大兒子剛出生的時候。「有一直在想,我的人生在哪裡,為什麼我連一個小時跑步的時間都沒有?」做瑜伽或打坐也會被兒子的哭聲打斷,最後她調整自己,帶兒子去看風景。「反正你現在不睡,我也不能運動,那我就換一種運動方式,推娃娃車推十公里。那時我每天早上六點在大安森林公園一直繞圈,就是我覺得,我要找到一個平衡,讓我自己也快樂⋯嬰兒只能喝奶,對我來說非常無聊。」

跟小孩很較真 大人也要守承諾的
現在兒子大了可以一起講話,女兒也可以加入互動,或是陳意涵也可以做飯給他們吃,就不無聊了。她是每天早上5點起來做早餐給小孩的媽媽,也承認,自己是回家看到小孩會融化的媽媽,因為他們現在是最可愛的階段。「你做什麼他們就模仿你,我兒子超愛打坐的,只要他妹妹一惹他,他就學打坐的姿勢,我就發現,他們真的很愛模仿大人做的事。」
事事不盡然甜蜜。兒子有時說不想吃飯時,「我說,那你就不要吃,你等一下不可以要別的東西吃,這種東西我覺得妥協不了⋯因為我真的很討厭出爾反爾的人。」

而相對的,大人也是要守承諾的。「答應要帶他去的地方,除了他事先說下雨可以不去,不然就一定要去。我覺得我們是平等的,就是,我說到做到,所以你也要做到。」她希望小孩可以健康快樂成長,也希望他們早點學到世界不是繞著自己轉,可以因而少吃一點苦頭。一如所有的媽媽都一樣。我忍不住想著,那麼⋯媽媽陳意涵自己呢?
這些事,也回應到《小曉》裡陳意涵演的媽媽薇芳。陳意涵說到:「她的脆弱面,其實根本沒辦法表現。社會不太允許大人脆弱,好辛苦,」而陳意涵更說,自己真沒有看過爸媽哭,「那他們都在哪裡哭,就是養兒方知父母恩,真的是這個狀態。」於是,她會想起那個半夜叫她起來試書包的媽媽,「我現在都對我媽超好,我記得這些事,但我沒有跟她講,就多匯一點錢給她。」不是白鍵不是黑鍵,就是女兒未說的一點心事。
場邊側記
一起上節目時,郎朗曾送陳意涵一台電子琴,為了角色練習鋼琴時,陳意涵就是用郎朗送的電子琴練。拍完戲一年,琴譜還留在上面,最近女兒把琴譜撕壞了,「我終於把琴譜丟掉了,放了一年。」角色殘留在她身上的東西,若即若離。
造型:陳慧明/化妝:Claire(21 Carat Make Up)/髮型:Pari H( Chuan Chuan Studio)/服裝提供:GUCCI (綠色洋毛連衣裙;黑色針織上衣、白襯衫、黑色長闊腿褲)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