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從零售市場來看,許多知名實體店面關門大吉,例如家樂福過去6年關了超過200家中國門市,知名3C賣場廣東賽格電子今年也收掉106個據點,國美電器的實體店數更是比去年大減90%。除了經濟趨緩之外,電商的極大化是關鍵,為了擴大市占,電商大打價格戰,雖然短期受益的是消費者,但是當消費者習慣低價消費後,多數零售業的毛利也回不去了。
【基金講堂】2024年難期待港股與A股反彈

11月台股與港股形成黃金交叉之後不到1個月,恆生指數已落後台股千點以上,積弱不振的表現,反映的正是中國經濟的縮影。過往拉動中國經濟的多頭馬車:零售、出口、投資,各有相當嚴重的問題存在。
出口方面,雖然11月的拜習會有為兩國關係解凍,但是禁運與經濟制裁仍是現在進行式,美國對中國晶片業的封鎖,雙邊的高額關稅仍未有明顯退讓。加上全球主要國家的利率調升,中國嚴控外資離境等,都造成中國境內的外商持續將獲利匯出,不再留在中國繼續投資。
中多重困境 宛如日舊疾
當中國今年第3季的外商直接投資(FDI),出現1998年以來首度的負數,習近平馬上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中強調要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鞏固外貿外資基本盤,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顯示外資撤離中國的問題,已經嚴重到官方必須防範系統性風險的程度。
投資方面,以往中國都是靠國企與民企發動,但現在國企負債問題嚴重,國際信評機構穆迪日前一口氣將中國主權債券評級、八家中國國有銀行、18家國有基礎建設公司,以及22個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展望全部調成負面,可以想見國企債務問題非常嚴重,民企更是連年衰退,也難以期待。
還有房地產泡沫化的問題,摩根士丹利預估中國明年新屋銷售量將年減5%、房價將下跌4%,但這是政策努力支撐1、2線城市的情況下所預估的數字。而貧困的3、4線城市,大量的二手房與爛尾樓,都不是3至5年內能清理完畢的。更慘的是,2023年至2030年是中國地方政府償債高峰期,少了房地產市場的拉抬,中國整體經濟很難恢復過往榮景。
展望2024年,中國經濟並沒有特別的亮點能夠突圍,過往傲人的人口紅利也出現負成長,種種問題都像極了30年前的日本。日本調整了30年,雖然我不認為中國會調整那麼久,但肯定不會只調整到明年。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