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台灣證券交易所公開資訊觀測站發布重訊,指在日本東京掛牌上市的生技大廠CellSeed公司,終止與國發基金挹注的三顧公司合作,消息傳出後,三顧股價隔天應聲重挫,連續3天慘跌,22日以每股44.3元作收,創下2個月來的新低紀錄。
【全文】核心技術險遭盜賣中國 三顧遭日生技大廠解除合作

國發基金挹注1.15億元的上櫃生技公司三顧又釀風暴!三顧日前發布重訊,指日本大廠CellSeed片面解約,揚言採取法律行動,殊不知日商在官網反將一軍,指三顧企圖盜賣核心技術至中國,才解除雙方合作關係,早已要求三顧說明卻未獲正面回應。由於三顧近來獲利績效不佳,加上國發基金踩雷事件頻傳,是否繼如興案後再度慘賠,讓全民當冤大頭,相關單位實應上緊發條緊盯,以免類似事件一再重演。
重訊輕描 慘遭挑明打臉
三顧的重訊內容僅提到CellSeed主動公布與該公司終止合作契約,並未就雙方合作破局的原因做詳細說明,且反批日方未提示任何明確事證,違反合約精神,已委請日本律師針對契約條文確認,並持續溝通及協商,若未來雙方無共識,將採取法律行動。

不過,本刊取得CellSeed在官網公告與三顧解除合約的聲明,發現三顧重訊明顯避重就輕,日方聲明直接點出終止合約的原因在於,經過CellSeed調查及三顧函覆,認為三顧違背合約規定,在合約有效期間不得從事膝軟骨細胞技術研發,卻偷偷進行,更企圖將相關技術轉賣中國。
CellSeed聲明還說,三顧企圖盜賣軟骨細胞等技術至中國的相關訊息,是從台灣媒體報導得知,此後派人持續調查事件真相並與三顧溝通,最後認定三顧違約,因此決定終止合作。

聲明並提及,對於異體軟骨細胞片的三期臨床試驗,已持續與多家國內外公司進行合作洽談,雖然終止與三顧的協議造成的直接損害有限,但可能讓股東們擔憂,對此深表歉意。
CellSeed的聲明直接挑明是因三顧違反合約,才終止合作關係,三顧對於日方祭出鐵腕早已了然於胸,重訊卻隻字未提,且自行開發異體技術是否盜用Cellseed的核心技術仍有待進一步審視,加上明明打算以高價轉賣日本的技術至中國,三顧高層陳宗基也在法說會提到研發異體技術及準備技轉中國,明顯違反合約。

推責日方 三顧堅不認錯
誇張的是,三顧即便被識破手腳仍不認錯,重訊明顯將責任推給日商,企圖矇騙投資人,若技轉中國成真,不但嚴重威脅台灣的生技產業發展,更影響國家安全與台日產業合作交流。

其實早在7月26日,CellSeed即在官網發布訊息,指三顧涉嫌違背合作協議,打算將日方擁有的軟骨層片細胞等核心技術,盜賣技轉中國,嚴正要求三顧說明,經多次詢問三顧傳言是否屬實,卻僅得到三顧一句「台灣法律程序正在進行當中,無法詳細回覆」,CellSeed擔心合作技術外洩,當下要求三顧立即收回並禁止使用相關資料。

三顧當時的回應顯然是刻意混淆CellSeed,因為台灣檢調在查的是三顧控告超基因的營業祕密案,起因是三顧控告前董事長楊智惠去年中轉任超基因公司,涉嫌竊取「細胞層片培養」技術,不過此案至今真相未明,但已爆發非法逮捕的侵害人權事件,正由監察院調查中,加上調查局人員曾受時任三顧副總陳宗基飲宴招待,及楊智惠指控遭調查官性騷擾等醜聞,是否因楊智惠曾力阻陳宗基主導技轉中國而遭人報復,進而慘遭司法調查,有待檢調還原事實。

注資逾億 國發基金護短
本刊調查,國發基金2017年12月起陸續挹注三顧逾億元,大讚三顧從電子業轉型生技產業,與CellSeed合作在台發展再生醫學技術,因資金需求申請國發基金「產業創新轉型基金」,成為繼紡織大廠如興後,第二家獲產業創新轉型基金投資的民間企業。
不過,三顧遭CellSeed解約,只發出重訊簡單交代,對於媒體詢問也僅簡短回應,表示未使用CellSeed所授權的技術,生醫部門營收也不到公司總營收的5%,即使日方終止契約,也不會有嚴重影響。
若依照三顧說法,當初國發基金挹注三顧,正是看上三顧與CellSeed的合作效益,可加速在台臨床試驗時程,對我國再生醫療技術、產官學合作及人才培育將有正面效益。如今,三顧把CellSeed形容得有點一文不值,不禁令人質疑,國發基金當初投資三顧不就是因三顧拿到CellSeed的獨家代理?

現在CellSeed宣布與三顧解除合作契約,國發基金是否該思考退出三顧?以免像如興爆發弊案,前董事長陳仕修棄保潛逃,股票遭停止交易,害小股東欲哭無淚,最大股東的國發基金更是慘賠19億元,讓全民當冤大頭的情況再度發生。
本刊6月踢爆國發基金投資三顧失利成為冤大頭,國發基金當時透過新聞稿澄清,指生技產業因研發時間較長,營運效益短期內不易彰顯,需要長期穩定資金來源,三顧仍處產品研發階段,投資效益未完全彰顯、財務報表或有虧損,惟研發效益日漸彰顯,公司股票於上櫃市場交易價格已高於國發基金每股成本,會透過董事代表監督三顧。
庫藏救危 卻只買40張
為了挽救投資人的信心,三顧10月公布買回800張庫藏股,預定買回區間為36元至50元,隨後又公告轉進醫美市場,頻頻釋放利多,但最後只買了40張,僅為原定計畫的1/20,均價為46.59元。對此,三顧聲稱是為保留資金因應未來員工福利及維護股東權益,並兼顧市場機制不影響股價,庫藏股計畫才未執行完畢,引起市場議論。
外界不知的是,CellSeed在此期間不斷與三顧交涉,更下達最後通牒,要求三顧詳加說明技轉中國爭議,因遲未獲得正面回應才決定終止合約;三顧內部有無高層提前在此利空消息曝光前賣股,再趁機倒貨給公司或市場接手,相關單位有必要徹查。
國發基金頻替三顧說盡好話也是疑點重重,最離譜的是,本刊8月踢爆三顧企圖將日本合作技術技轉中國,大爆陳宗基在LINE群組對三顧員工下達技轉中國等指示,並貼出三顧與「上海清柯股權投資基金」的協議書,還要求眾人保密,接著提到要布局由三顧暗助中方在香港成立子公司及技轉,明顯違反台日2家公司的合作協議,且觸碰國安敏感神經。






此外,CellSeed與三顧簽約時,曾開價新台幣5億元授權異體軟骨細胞技術,但遭三顧拒絕,為了避免三顧因合作取得日本技術成為未來的競爭對手,合約規定至2037年前,三顧不得從事膝軟骨細胞技術研發。
面對種種狀況,國發基金一再替三顧說好話,指「(技轉中國)這件事沒有發生」,並說若三顧真與中國公司合作,也要真的涉及技術移轉,MOU合作備忘錄不會有內容,若真簽約了,雙方合作是核心技術移轉或行銷合作或衍生產品再授權,以及是否涉及違約,都須再仔細檢視,持續為三顧粉飾太平。
如今,日商CellSeed與三顧解約,恰好打臉國發基金一再為三顧護航,究竟其中有無弊端?唯有檢調與監察院等單位深入調查,才能讓真相大白。
日商解約揭密 三顧未回應
針對日商CellSeed於12月19日發出聲明,直指因三顧企圖盜賣核心技術至中國,而解除雙方合作契約,三顧在重大訊息說明時避重就輕未詳述,本刊致電三顧詢問,但至截稿前未獲回應。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