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似乎已經夠久,可驗證投資原理,所以目前不少投資人相信:一、投資股市長期一定會有可觀的獲利;二、沒必要分散風險,投資美國就好。
【基金講堂】誰說投資股市一定賺

全球股市從2014年初到2023年底的10年期間,除了2022單年下跌18%之外,只在2015年與2018年發生過2次單年不到10%的跌幅,10年間累積報酬達118%。美國股市表現更加突出,同期間累積報酬高達195%。
美股報酬 曾大輸通膨
但拉出歷史數據來看,譬如美國股市從1969年初到1978年底,10年間累積報酬率為36%,看起來還好,但同期累積通膨是90%,股市實質報酬不僅是負的,還落後同期美國公債的報酬。
1979年,美國Business Week出現「股票之死」的專題報導,文中稱股票已經永遠死了。當時持有股票的美國家庭比率大減,退休基金轉而投資房地產、期貨、黃金等其他資產。
此外,根據過去資料顯示,終止於1938、1939、2008、2009這4個年度的10年期間,美股的累積報酬都是負數。當然,這不是只會發生在過去的事,而是股市風險的確實展現。
現在認為股市長期投資一定獲利,或甚至想要借錢投入的投資人,可曾想過,假如下一個10年股票沒報酬或甚至長期負報酬,會帶來怎樣的後果?風險處理不是靠認為壞事不會發生,而是即使發生,已做好準備。
再說,美國股市也不是一直表現最好,2001年初到2010年底的10年期間,美股累積報酬16%,新興市場達350%,當時最流行的基金是拉美、東歐等;十幾年過後,現在投資界卻普遍認為,買美國就好,因為美國有各種產業的龍頭,但難道2006年美國的微軟、波音、可口可樂,不是產業龍頭嗎?
分置全球 搭債才穩當
每個市場都有它值得投資的理由。但我們往往在那個市場表現很好之後,才把那些理由拿出來說,然後做為買進的根據。過去幾年美國股市的確表現很好,但未來並無法保證持續更好。
處理風險的正確方法,是預先準備。而面對股市的風險,最佳策略是同時持有安全資產,手上有至少足夠六個月生活用的現金,及股債搭配的投資組合。另外,面對單一市場可能無法持續表現最好的風險,處理方式則是全球分散投資。
良好的投資成果,往往不屬於一味追求最高績效的投資人,而是能在變化多端的投資世界裡,堅定地走到最後的投資人。
綠角小檔案
財經作家,著有《綠角的基金八堂課》、《綠角教你前進美國券商》等書。自2006年起在「綠角財經筆記」部落格記錄自己的投資心得與看法,是台灣低成本指數化投資的倡議者。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