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7月10日下午,一名女清潔工在高雄一棟大樓逐層打掃時,意外在10樓樓梯間的垃圾桶內,發現一個藍色背包,裡面雖然沒有錢,但有多張證件及提款卡,她認為可能是住戶不小心弄丟,好心交給管理員,管理員根據機車保險證資料,打電話給背包主人陳姓女子,接聽的卻是陳父。
【刑事特搜】現役軍人為錢殘殺女講師 清潔工意外揭發驚悚命案

20多年前,現役軍人張嘉瑤因積欠地下錢莊2萬元,侵入一名女講師的住處劫財,並在逼問提款卡密碼後,用膠帶封住對方口鼻,導致她窒息死亡。犯案後,張帶走死者的背包、盜領存款,並騎車到朋友住的大樓,把背包丟進樓梯間的垃圾桶滅證,結果被好心的清潔工發現,交給管理員,循線聯繫上死者父親,意外揭發這起命案,也讓警方即時逮捕凶手,替死者申冤。
膠帶封口鼻 陳屍浴室
陳父對於女兒的背包為何出現在該棟大樓也感到奇怪,打電話給女兒卻一直無人接聽,為了釐清狀況,他從台南住家趕到高雄,先領回女兒的背包,再前往女兒租屋處。雖然陳女的機車停在門口,按門鈴卻無人回應,陳父通知房東前來查看,打開透天厝一樓大門,直衝3樓女兒住處,並一腳踹開房門。

進入女兒房間後,陳父發現電燈亮著,電扇也在轉動,浴室不斷有流水聲,他入內查看,驚見女兒趴在浴缸內,下半身赤裸,他立刻抱起女兒,但她已經沒有呼吸心跳。陳父忍住悲傷,報警處理,警方趕到後,初步相驗,發現陳女的臉部都是血跡,還有猛力撞擊造成的撕裂傷,口鼻則被膠帶蒙住,手腳也被纏綁,氣絕多時。

警方勘驗現場發現,1樓到3樓的樓梯有血滴散落,一樓樓梯間有顆掉落的牙齒,牆上也有不明顯血跡,但整棟透天厝的門窗都沒有外力破壞的跡象。警方雖不排除熟人所為,但從一樓樓梯間有血跡及牙齒等情形研判,歹徒極可能尾隨陳女進入,再抓她的頭部用力撞牆並毆打,拖或抱到3樓浴室施暴。
警方調查,28歲的陳女是某技術學院講師,居住的透天厝共有4層樓,只有她和一名女大生分別住在3樓及2樓。有鄰居向警方表示,10日凌晨1點多曾聽到女人的慘叫聲,住2樓的大學生則說,自己前一晚11點下樓鎖門後睡覺,並無任何異狀。
軍人涉重嫌 退伍遭逮
為了緝凶,警方深入追查陳女的交往關係,查出她有一名交往2年多的男友。不過,陳女的男友表示,他8日到女友住處討論論文,當晚留下過夜,9日上午就離開,後來沒有再連絡,由於他有不在場證明,排除涉案可能。

另一方面,陳女背包出現的大樓,和其住處有15分鐘車程,陳女與大樓的住戶也沒任何關係,為了找到丟棄背包的人,警方隨即調閱大樓監視器,發現10日凌晨2點多,一名男子提著陳女的背包進電梯,20分鐘後下樓,背包已經不見。警方找來陳女親友指認,但沒人認識影像中的男子。
警方還發現陳女遇害後,戶頭被領走1萬元,調閱提款機監視器,領錢的是一名身穿黃色雨衣、頭戴安全帽的男子。不久,一名大樓住戶突然致電警方,指證監視器拍到的男子是26歲的現役軍人張嘉瑤。

警方調查,張嘉瑤在屏東服役,有竊盜及逃兵前科,7月11日是他的退伍生效日,警方趕往營區逮人,但他提早領到退伍令離開,警方研判他應會返回眷村家中,因此到眷村出入口等待,2天後終於在附近超商將他逮捕,同時也在他家找到與命案現場相符的膠帶,張見無法狡辯,俯首認罪。
張嘉瑤向警方表示,他與陳女的蔡姓前室友是朋友,透過蔡女認識陳,知道她獨居;案發當天凌晨1點多,他先到超商買膠帶,然後騎機車到陳的住處按門鈴,謊稱蔡有事找她,但蔡先去買東西,請陳開門,陳不疑有他,下樓打開大門,讓張進入一樓。
犯後無悔意 手段凶殘
張男進屋後,陳女致電蔡,張見狀摀住陳的嘴巴,陳則反咬他的手,張為了擺脫,揮拳打陳的臉,並抓住她的頭撞牆,讓陳無法反抗。之後張男用膠帶纏繞綑綁陳女的雙手和小腿,並把他隨身攜帶的內褲塞進陳的嘴巴,再用膠帶固定住,以防陳呼喊求救。

接著,張嘉瑤將陳女從1樓抱到3樓臥室,撕開陳口部的膠帶,凶惡地逼問她提款卡密碼,陳告知密碼後,張又將內褲蓋住陳的口鼻,然後用膠帶纏繞多圈,並開始搜刮財物,之後發現陳窒息身亡,便將屍體放進浴缸、反鎖浴室門,帶走陳的背包離開。他先到提款機領走1萬元,接著騎車到高雄的大樓10樓找朋友,並將陳的背包扔進樓梯間的垃圾桶。

警方詢問張嘉瑤的犯案動機,他表示因欠地下錢莊2萬元,想到陳女獨居,所以鎖定她劫財。由於罪證確鑿,檢方很快將他起訴、求處死刑,全案進入法院審理後,張在歷次審判都被判處死刑,最高法院也認為,被害人臉部、手腳都因膠帶纏繞綑綁扭曲變形,死狀極慘,張手段凶殘,犯後還從容訪友,視生命如草芥,且未和死者家屬達成和解,有和社會永久隔離的必要,判張死刑定讞。
不過,張嘉瑤後來和其他死囚一起上書總統,請求特赦,並且聲請釋憲,由於程序尚未走完,至今還關在看守所,尚未執行死刑。

★ 《鏡週刊》關心您:若自身或旁人遭受身體虐待、精神虐待、性侵害、性騷擾,請立刻撥打110報案,再尋求113專線,求助專業社工人員。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