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講堂】以長天期公債追求報酬的代價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聯準會是否降息是隨經濟狀況隨機應變,並沒有必然軌跡。圖為聯準會主席鮑威爾。(聯準會提供)
聯準會是否降息是隨經濟狀況隨機應變,並沒有必然軌跡。圖為聯準會主席鮑威爾。(聯準會提供)
2022年美國聯準會連續升息,將目標利率由0至0.25%,快速拉高到4.25至4.5%。從那時開始,「即將要降息」的說法盛行,不少投資人紛紛買進長天期美國公債。
長天期債券由於存續期間較長,每1%的殖利率變化,會帶來較大的資本利得與損失。投資人希望日後聯準會降息,帶動長債殖利率下降,便可賺取可觀的資本利得。長天期公債ETF因此成為熱門投資工具,譬如iShares二十年期以上美國公債ETF(TLT),存續期間長達16.3年,目前資產規模高達465億美元。

降息落空 錯失股市漲幅

然而,2023年沒有降息,反而又再升息4次;而今年期待的降息也一再落空。統計自去年初到今年4月中旬,TLT共虧損6.1%。但實際上的損失還不僅於此,因為這些轉進TLT的資金,是為了要賺取資本利得,假如不投資長天期公債、而是投資股票,那麼,同期間美國股市全市場指數化投資工具VTI上漲32%,投資全球股市的VT則上漲25.6%。
TLT的投資人,因選擇將資金轉入長債,錯過了股市的報酬,算起來累積報酬落後同期間美國股市的38%,也落後全球股市的32%,相當於每100萬元的投資金額,少賺三十幾萬元。
這一年多來的經驗,可讓人體認以下幾點。
首先,債券市場沒有送分題。投資人以為「必然很快降息」,結果去年沒降,到了年底又普遍認為今年第一季一定會降,但到了2月卻發現,美國1月通膨數字高於預期,所以又認為會延後到5月,然而4月公布的通膨數字依然是超出預期,現在則認為會延到6月,或更晚之後。
20240422money001
經濟狀況會一直變動,即便聯準會也未能確定下一步要怎麼走,他們也需要隨機應變。
再者,就算降息,長債殖利率未必跟著降。各種債券都有自己的殖利率走勢,央行的目標利率是一個重要的參考指標,但不代表央行升息,各種債券的殖利率就會同步走高;也不代表央行降息,各種債券的殖利率也會一同走低。
最後,用債券追求高報酬未必划算。這些投資長債的資金,假如直接投資股市,有機會賺到更好的報酬。用股票做為投資組合獲利的主要來源,用債券做為穩定的部位,才是讓各資產類別發揮自身專長的做法。

綠角小檔案

財經作家,著有《綠角的基金八堂課》、《綠角教你前進美國券商》等書。自2006年起在「綠角財經筆記」部落格記錄自己的投資心得與看法,是台灣低成本指數化投資的倡議者。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