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講堂】財務槓桿操作美債ETF行不行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貸款買美債ETF,存在2個變數,一是債券ETF淨值下跌,另一是匯率問題。
貸款買美債ETF,存在2個變數,一是債券ETF淨值下跌,另一是匯率問題。
長天期的美債ETF殖利率目前約4.5%,國內房貸利率則在2%至4%(條件不同,貸款利率也不一樣)。當資產報酬率大過貸款利率時,使用財務槓桿是有利的,只是有些地方需注意。

貸款買美債 就怕未降息

舉例來說,貸款500萬元,持有00795B(中信美國公債20年),4月3日收盤價29.93元,近4季配息共1.15元,配息率為3.84%,到期殖利率則為4.5%。
要注意的是,使用財務槓桿時不能用「到期殖利率」來估算,應該用「當期殖利率」(Current Yield)來評估,也就是用每年收到的利息除上價格。原因是財務槓桿的獲利來自利差,即債券ETF當期殖利率減掉貸款利率的利差;若貸款年利率2.5%,配息率3.8%,就有1.3%的利差。
貸款500萬元,扣除應繳利息後,每一年將有6萬5千元的淨利,加上聯準會如果降息,又有價差可期。不用出資一毛錢,就有配息可領又有賺價差的機會,這是不少投資人打的算盤。
只是任何投資必然承擔風險,尤其是財務槓桿。不要忘了,每月除了要繳納利息之外,也要償還部分本金。貸款500萬元,年利率2.5%,即便用20年攤還,每月本息需2萬6495元,相當於每年現金流出31萬7941元。而持有500萬元的00795B,以當期殖利率3.8%計算,每年可收息19萬元,代表每年資金缺口逾12萬元。
若打算長期投資,收入足以應付資金缺口,問題倒也不大。但大部分使用財務槓桿的投資者,應該都會使用寬限期,畢竟只需繳納利息不需償還本金,實在是太吸引人了。但用這個方式就得特別注意,萬一寬限期結束後,沒有如預期般降息,且收入不足以補足資金缺口,就會被迫賣出持有部位,就怕萬一遇到價格下跌,賣出的金額不足以償還貸款,資產就會變為負值。

遇美元走弱 恐陷入負債

此外,美債ETF是美元資產,需考量匯率因素,美元強勢時沒問題,若美元弱勢,配息轉成新台幣也會變少。換句話說,如果ETF淨值下跌,加上匯率也跌,會讓事情變得棘手。
理論上,美債ETF承作財務槓桿是可行的,只要支付貸款所需的現金流沒問題,即便遇到升息也不用擔心,長期持有即可。
不過,如果一廂情願地認為降息就會有價差可賺,萬一情勢不如預期,恐讓自己陷入負債的情況。
蕭世斌new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