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健大和新店總店陳列各式聽力輔具的展示間內,董事長吳少暉正中氣十足地介紹自家新產品骨傳導輔聽器,「失聰的貝多芬就是咬著一根特製木棍,利用骨傳導,讓琴鍵聲透過上顎傳到顱骨導進耳朵,譜出了《快樂頌》。我們的骨傳導產品不用硬塞進耳朵,直接舒適地掛在耳邊就能收到聲音,矽膠頭箍設計讓老人家戴得住,連運動都很方便。」聲調宏亮有力,是他多年來在第一線服務聽損人士自然而然的養成。
【台灣名店】工廠直販去中間商 他賣人人都聽得起的助聽器
元健大和專訪

台灣4個老人中就有一位重聽,元健大和董事長吳少暉見機布局,以平價助聽器切入市場,8年來從一家店擴展成56家聽力連鎖門市,足以證明需求強勁,也成為最大國產實體通路品牌。
吳少暉原在日本電商工作,10年前被哥哥找回台灣救火助聽器事業,醫院通路遭拒後,他請聽力師、選配師駐點門市,並首創雲端測聽服務,硬是將700萬元業績擴張到如今年收2.7億元的規模,今年新廠辦落成、雲端軟體服務成型,健康金將迎來進一步爆發。
在日練功 返台接家業
這台輔聽器,內建接收器和外接麥克風,本是動輒十幾二十萬元的高階助聽器才有的功能,「對聽損者而言,聽到聲音是昂貴的。我不斷把高階助聽器的功能,下放到中低階助聽器變成標配,雖然這款產品傳音細緻度還是有差,但這樣一來,耳朵不好的老人家追劇、年輕聽損者上課,不再是沉重負擔。」

吳少暉接著說:「目前全台有多達56間門市、8百多個零售通路,1年賣出1萬6千多台助聽器,去年營收超過2億7千萬元。」今年總部進駐宜蘭科學園區新廠辦後,這家國產龍頭助聽器廠商的新產線,將可挹注更多聽力財。
就近在家鄉就讀宜蘭大學電子工程系的吳少暉,畢業後先赴日本打工度假,他送過便當、當過搬家工人、還做過殯葬業,勤練日文通過日檢N1,隨後透過介紹,應徵上樂天電子商城中的一家VIP等級汽車零件電商,「社長杉浦浪男收我為公司夥伴,我還一路幹到跨境電商平台店長。」就在日本待滿6年、要簽永居時,吳少暉卻面臨留下來還是返台的抉擇。
「考量到高齡父母親需要人照顧,加上即將跟在台女友結婚,於是放棄日本工作,選擇回台幫忙做助聽器的家業。」吳少暉10年前返台,先在家族公司當了2年助理,當時元健大和只有新店總部門市,開第2家店老是失敗,摸熟環境後,他提出了跟哥哥、母集團元勛董事長不同的經營策略。
吳少暉透露:「哥哥之所以發展助聽器,一方面是為了公司轉型,另外是為了幫助有聽障問題的姊姊。」研發完成後,起初替日本、歐洲品牌代工,他突然話鋒一轉:「我回台前,日系知名品牌說要下大單,請我們擴增產線,擴廠之後,他們居然想跑單,揚言要嘛砍價、要嘛把廠給他們,上演一場惡意併購。」不甘多年心血賤賣,吳少暉的哥哥索性創立自有品牌耳寶(Mimitakara),但助聽器銷售始終沒能填補代工進帳,他接手時,當年業績僅區區700萬元。

「我跟我哥差17歲,我很佩服他,他是製造實幹派,但我是品牌行銷派,毛三到四不行,得進行市場升級才有活路。」吳少暉邊說邊打開電腦裡的WHO(世界衛生組織)報告:「全世界有4.3億人有聽覺障礙,其中包括3,400萬名兒童,需要復健治療。」在台灣,65歲的以上老人,每4人就有一位重聽,「更糟的是不好的聆聽習慣,正讓全球超過10億年輕人面臨聽力損失。」

鎖定客群 走平價路線
吳少暉繼續說:「WHO分析,10年內,每投資1美元將獲得近16美元的回報。台灣約有138萬名聽力損傷者,未來恐成長至230萬人,這當中僅有10%的助聽器佩戴率,在在是利基點。」他推估國內聽力市場產值高達600億元。
回想起摸索期,他本認為「2、3萬元、甚至低到幾千元的高性價比國產助聽器,一定可以幫到醫生、患者。」吳少暉頓了一下又說:「我以前有一本本子,密密麻麻寫滿醫生、護士、醫生夫人的喜好,記得一清二楚,甚至醫生參加會議,還是我做的簡報。」一切努力卻是白搭,「醫院、診所配置價格高昂完善的聽覺設施,大品牌又與醫生長期配合,憑我一個菜雞根本打不進去。」
他重新進行市場分析,「沒有進口大品牌的知名度,我硬走傳統醫院診所的路線,就死定了。」既然助聽器與口罩、體重計同屬第一等級醫療器材,可在泛醫療通路販售,「那我一定要把平價助聽器的品牌印象做出來,不只要賣得便宜,還要比服務。」吳少暉將從日本學來的電子商務模式應用在助聽器上,與進口品牌鎖定的金字塔頂端客層做出區隔後,更擴大發展連鎖聽力門市,還創新線上、雲端軟體服務。

愛衝在第一線的吳少暉說:「開始布建聽力門市時,有位旅居海外的女子,透過網路請我們幫一位住板橋的獨居重聽老人家做測聽。」當時老人家十分排斥助聽器,正當他要離開之際,「我看到老人家拿平板在玩麻將遊戲,就使了眼神請同事配一對藍牙助聽器。」
依照測聽數據調整好、配對後,幫客人戴上,當遊戲發出「碰!」一聲,麻將突然從無聲變有聲,老人家臉上立刻浮現開心的表情。「我趕緊請他女兒撥通LINE視訊,老人家一接,聽到女兒叫『爸爸』,馬上興奮地與激動的女兒聊起天來。」那日,孫子們也一一跟阿公視訊。

拓展門市 客製化服務
透過加盟協會,加上有工廠直販支持的完整訓練,聽力門市就像眼鏡行一樣,吸引了認為其大有商機的一般人加入,第1年就開出5間門市,每間門市皆內建1百多萬到500萬元醫學等級的測聽室。「初期北北基桃進展順利,且客訴率低,反觀到第3年還只能在網購平台購買的南部,客訴率卻出奇地高。」

吳少暉冷靜分析、得出結論:「有客訴就是需求沒有被滿足,如果客人放棄你,是連客訴都懶。」於是,他加快腳步在南部設立聽力門市,第1間南部高雄店開幕首日真的很慘,被客訴人群塞滿,但一個個解決問題後,「第1天竟創下近20萬元單店營業額紀錄。」
「南部人很意外,便宜的機子怎麼可能有店鋪服務?我是當下唯一連幾千元的助聽器也免費保養的商家,很多客人買不起8、9萬元起跳的大品牌高階助聽器,就跟我訂。」後來花東也設立據點,全台直營、加盟門市比例1比3,「每個區域我都有聘請聽力師,加盟體系可以跟公司預約,店內的選配師也會進行客製化服務。」

如今的助聽器不是做得像流行音樂耳機,就是採隱藏式設計,一點也不會有一看就是聽障人士的標籤。

遠端調整 諮詢無設限
早在7、8年前,吳少暉就領先開發出可以幫助各角落聽損人士的雲端聽力服務系統,他自認這是破壞式創新,「生活在台灣醫療資源很方便,但如果是地廣人稀的北海道,或東南亞不發達地區呢?醫療資源稀缺又相對高齡化,聽損者只能網購符合需求的助聽器。」
透過手機APP做簡易測聽,再把生成的處方箋資料灌進雲端型助聽器,「遇到有其他想法或不會的問題,可開視訊遠端諮詢,利用手機遙控助聽器進行適配調整。」他承認:「這不是百分百完美的解決方案,卻是在沒有辦法提供任何聽力輔具服務的地方,唯一的解決之道。」各項服務條件成熟後,已積極進軍馬來西亞、泰國。
對日本熟稔的吳少暉更一語道破:「國際大品牌在日本並不吃香,原因在於聽力輔具需求者偏好Made in Japan。」他不斷跟過去的「社長師父」杉浦浪男商討,擬定「工廠直販模式移植日本市場」策略,直接就在當地設廠組裝耳寶助聽器,現已準備就序。
多年來的助聽器代工資歷,讓吳少暉比任何人都了解各地安規,除了持續擴張台灣市場,他更誓言將耳寶助聽器變成具有價格殺傷力的「國際品牌」,要服務更多像姊姊一樣的聽損人士。

顧客這麼說:脖掛式彈性方便
我今年76歲,之前總被人嫌耳背、電視開太大聲,被女兒拉來測看看有沒有重聽?結果還真的輕度聽損,我是不想戴助聽器,真的必須得戴,我會挑脖掛數位藍牙助聽器,看起來比較不會弄丟,想用的時候再用,不想用可以掛在脖子上。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