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在台北迪化街商圈2樓的皮具修理工作室「麻吉馬」,沒有招牌,若非預約,不會有任何過路客走入,發黴、破損或待保養的香奈兒、LV等名牌包高掛牆上,等著被麻吉馬老闆馬毅改頭換面。他上工前喝了口咖啡提神,拿出維修前後的香奈兒經典CF25包款給記者對照,至少用了10多年的殘舊包包,他以羊皮修復破損處,使用真金重鍍五金,整個包蛻皮重生,彷彿剛從專櫃抱出。
【生意經】包包醫美師擅將殘包變新包 誠實曝精品包不能說的祕密

精品包價格高昂,遇發黴、破損都想送修,皮具修理工作室麻吉馬沒有招牌,網路上也搜尋不到店址,低調經營卻讓客人甘願等3年,只為老闆馬毅鬼斧神工的修復手藝。
他能將舊包修成彷彿剛從專櫃抱出的新包,提供改包、染色、清潔保養等服務,對品質吹毛求疵的他原是服裝設計師,為朋友改包意外跨足皮件修復 ,讓追求逼真的個性更發揮得淋漓盡致。
不少客人修包不為包包價錢,為的是情感與意義,馬毅為了高度還原,願花長時間找同年分、同色的包為材料修復,他也在慢工細活裡,找到奢侈品給不了的成就感。
鬼斧神工 修整兼翻玩
馬毅語重心長地說:「不能等的人真的不要來,我們修包會想找近乎原本的材料,如同年分、同色的包來修,手感和狀態摸起來才是對的,最久的單等了3年。」33歲的馬毅穿著愛迪達休閒時髦外套,刺繡鴨舌帽下是一頭個性金髮,他成立麻吉馬7年多,9成5案子為名牌包,也時常在社群媒體分享修包案例。


例如他受客人要求,將托特大包改成水桶包、全包染整變色、防塵袋改造包包,鬼斧神工的工藝被網友形容為包包醫美師,近期更分享將大賣場購物袋創作為機車包、編織包等經典包款,翻玩趣味濃厚,馬毅大笑說:「有網友要用真的機車包跟我換,我想說他們瘋了嗎?我們和很多客人久了變朋友,就是因為他在專櫃買到不知道買什麼,想要這世界上目前還沒有的、特別的東西。」
他自認敢愛敢恨敢說實話,不怕得罪品牌,撰文寫「年度10大維修率最高的品牌手袋」「抱出專櫃馬上貶值的手袋」,有網友誇他誠實幫避雷,但也有人存疑不信,他爆氣罵:「媽的,品牌又不是我的,幹嘛跟你解釋,我是分享這個品牌這款包可能有什麼問題,它不是絕對值的答案,我很討厭網路上見縫插針的人。」

有話直說的他做生意也很真性情,除了不接急單,包包有輕微劃痕就想修,他不欣賞也拒接,「勾到零點幾公分的那種,沒有必要騙你來修,讓你覺得我們報價很貴,用爛一點再來修。」
同儕影響 曾追求名牌
他經手的包包,幾乎是幾10萬元起跳的精品包,為避免假包換真包爭議,真包必須核對包包內的鐳標,他再委託第3方鑑定中心開證書。客人想修包,也只能透過IG私訊傳照,讓馬毅先評估,接受估價再拿包到工作室,「我是很急的人,也不太會藏情緒,如果你拿包來工作室聊整天,結果沒要修,我就不用做事了。透過私訊還可以留下文字和照片,確認包包編號,保障雙方權益,如果實際修理金額比我估價的更高,我吸收,我很乾脆。」

馬毅的好手藝來自天生對藝術的興趣。因父親早逝,母親身兼多職養大他與弟弟,從小愛畫畫的他,考進實踐大學服裝設計系,彷彿進了大觀園,非富則貴的同學用柏金包裝布和尺,開賓士上學,他當時的交往對象,只要幫父親捶背就能獲得機車包,還嘲諷半工半讀賺學費的他「讀服裝怎麼不打理自己,穿的都是爛衣服,看起來很窮。」身處欲望的催生地,他接觸多了也想擁有,「不知道為什麼要,好像沒有就輸了。」當他後來有了能力,匱乏感讓他瘋狂蒐集當初的想要而不可得,「我有過25個機車包,彷彿擁有很多,記憶裡的傷痕就沒這麼大。」
斜槓謀生 意外跨入行
馬毅的畢業製作以媽祖神像設計服裝,2016年登上柏林時裝週爆紅,也操刀過不少藝人造型,但他直言:「展覽show girl或舞者服裝都做,我不會只接時尚,要養活自己啊。」服裝設計很主觀,設計完成再被殺價也是常態,他同時斜槓做木工和劇組美術設計,沒有身段問題,但力求逼真的他,總將場景布置得過於寫實,他爆笑回憶:「有次劇組需要溫馨感靈堂,我set好之後,導演遲遲不拍,因為他覺得看起來太像真的有死人了,不敢拍。」


但寫實風格應用在皮件修復,卻是大優點。其實馬毅跨入這一行,起因於朋友媽媽有個年代久遠、包況極差的名牌包想改造,他幫忙改成橄欖球、零錢包,「我起初要做包包,不是真的要維修,只是在做覺得好笑的事,例如拿A品牌花紋做成B品牌包款,後來大家才開始問修包包。」
他發現,製作服裝的邏輯,可微調套用在包包上,不懂的地方,看網路影片自學,「初期也改壞過賠錢啊,但我賠不起的,就先不修。像愛馬仕我們只做五金貼膜,為了不要有任何交易糾紛,太嬌貴的包包請回專櫃修。」

為精進修包技術,他會買便宜二手包做試驗,「所有想試在客人包包上的東西,都先用二手包試。」他拿出COACH一款異材質拼接的飯盒包說明,「這款同時有尼龍料、緹花料、麂皮等,我想知道所有料子染黑是什麼效果,它等於變成我的色卡,若不這樣做,我也不知道染後材質變怎樣,這樣接單很危險。」

馬毅甚至為了確認他的維修邏輯思維是否正確,曾花1萬6千多元將自己的LV皮夾送回專櫃修,「我想知道答案的時候,我敢花錢買,這像上課的感覺。」許多包款材料特別難尋,他也會備料,但他自嘲:「我有一捆專門修香奈兒康朋系列的羊皮繩,是訂做的,選好羊皮再送加工廠去填充裡面的棉料,結果有康朋系列的人不多,而且早期包包品質真的好到很難壞,所以整個辦公室都囤滿材料。」
慢工細活 填補心缺口
他修包有原則,經常宣導客人不要為了改色而送包噴塗顏料覆色或整包鍍膜,「如果黴從裡面長,外面蓋顏色或鍍膜封死,包包就掰了,長黴後很容易粉化,我們改色是用染的,一層一層上色,冬天更慢,常有消費者嫌我們慢,我也不想啊,去年9月同期來了20個香奈兒包包,誰想堆4百萬元在辦公室,壓力超大!」

刀子嘴的人,其實也有顆特別柔軟的心。一般維修價錢若高於原包價值,他不建議修,但有客人想修已逝兒子送自己的第一個包,也有人想修復長輩留下來的傳家之包,「天啊,我是太容易走進故事的人,這種我都會心裡酸酸的,就很願意修,因為我知道,你要的其實不是那個Logo,是心裡的分量。」
修包的過程裡,他也替自己填補了心的匱乏。曾經迷失在奢侈品裡的他,如今每天摸名牌,「有點麻痺,到底為什麼自己還要有?以前狐假虎威地學著曾經嚮往的人,假裝活在上流社會,真的覺得當時的自己非常可悲。」現在的他更有能力了,而能力的高低,不再以名牌包計量,而是經他巧手修復後,心靈得到慰藉的每一個缺口。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