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大咖/當下的心之所向 程予希

mm-logo會員專區娛樂
拍戲是身心都很累的工作, 但程予希從未經歷一個工作, 能像演員一樣, 讓她一直覺得有熱情、很好玩。
拍戲是身心都很累的工作, 但程予希從未經歷一個工作, 能像演員一樣, 讓她一直覺得有熱情、很好玩。
30來歲的程予希在新主演的電影裡演高中生。她曾對可愛這個形容詞不服氣,只是,不服氣當然也是一種框架,滿30歲一覺醒來,過去那些框架竟然瓦解。打工做過許多工作,卻只有演員這個行業,讓她再累都不膩。於是她確認了,這就是此刻與當下的心之所向。
要聽從當下的心之所向,說來容易,又談何容易。關於隨身的個人指南,程予希唯有帶著信念。

維持健康心理狀態 程予希

1988年6月16日生。曾為樂團貝斯手,擔任模特兒且演出多部MV,曾辦過兩次畫展。2010年開始演出《那年,雨不停國》,陸續有《原來是美男》等戲劇作品。以《第一次遇見花香的那刻》拿下第57屆金鐘獎「迷你劇集/電視電影女配角獎」,新作為電影《夏日最後的祕密》,於4月30日上映。

20250424star001 (5)_2025-04-24.jpg
身處在一直被觀看的娛樂圈, 程予希說到, 「關鍵在你能不能真誠看待自己, 而不是在扮演社群上的形象, 我現在還滿平衡的。」
當年柯佳嬿演出《想見你》時是33歲。程予希在電影《夏日最後的祕密》演高中生時又大過了33歲,而她們的搭戲對象同樣都是施柏宇。現在36歲的程予希說,演這部戲的一開始,她必須要拋開羞恥心,「因為我在裡面是無人能敵的年紀最長,我需要做好很多心理建設。」
30歲後老娘想拋開一堆框架
他們在新竹拍學校場景,每天早上5點起床妝髮,程予希還會提早做發聲練習。「高中生的聲音會比較高,所以我會讓聲音處在高一點的狀態。」她去看素人高中生的採訪影片,觀察他們各種表達方式,「高中生沒有在管這麼多,但又想要證明自己是大人,我覺得高中生是一個很矛盾的事情,既有非常多的時間揮霍,但又很想要證明我已經長大。」
同時間程予希也演出高中時代的10年後,除了聲音,她也從眼神去做區別。「其實我覺得眼睛是最難騙人的,我覺得高中時期是在探索世界,也在探索自己,眼睛的不確定性,或是對於未知的好奇性,是他們很明顯的特色。」
20250424star001 (7)_2025-04-24.jpg
對於程予希來說,《夏日最後的祕密》的蘇明儀是個有「憨膽」的角色,行事總是很勇敢。後為施柏宇。(阿榮影業提供)
程予希細細描摹角色的方式,大概也可以感到她的認真程度。而她對探索的有感,大概也來自她對自我的探索。兩年前多,入行12年的她,因劇集《第一次遇見花香的那刻》(以下稱《花香》)得金鐘獎,很多人才認識了程予希。但對我來說,她的面目卻好像不太清晰,這個訪問,我多少想搞清楚,之前模糊的感覺從何而來,如今,她磨出刀鋒了嗎?
那些模糊可能來自她對自己的不確定。程予希回憶,30歲以前,一次她去試鏡時,導演跟她說,一開始找不到她個性鮮明的部分,可是問及她曾合作的對象,又都說程予希是很認真的一個人,「像剪接師就跟導演說,他覺得我每一個take 都沒有放棄,因為一直拍會看到疲態嘛,但剪接師知道我都沒有放棄。」
眼神是最難騙人的,程予希的眼神有光芒晃動。「決定想要做自己的時候,其實應該是30歲之後。我覺得很奇妙,30歲之後,一覺起來我就覺得,為什麼我要活得這麼拘謹?為什麼我要這麼在意? 」「我一直都是框架滿多的人,30歲之後,我覺得,老娘就是不想再這麼做!」過了30歲,所見景物與人生的風景如常,然而這如常已經不再如常,少了框架的重量,她突然間可以更輕巧躍動了。而她拿獎的作品,也是30歲以後拍的。
乖乖服下展示自己脆弱的神藥
大學讀會計系的程予希,的確曾經想要放棄,客串《最佳利益2》時當成是自己的告別作,只是愈演愈是眷戀、愈是不想放手。程予希告訴自己,就放手演吧,就再努力吧,直到沒有人再找自己演戲為止。
當年那個試鏡導演甚至跟程予希說,其實,觀眾就是想看演員在鏡頭前展示自己的脆弱,這一帖藥方,程予希有好好服下,去除自己對哭戲的心魔。百合劇《花香》裡的虐戀,《夏日最後的祕密》關乎青春與告別的疼痛所留下的印記。她若好強,用自己的身體遮住脆弱不放,觀眾如何共感?那常駐於體內的好強已經不再那麼尖銳。而她心裡與外在的樣子更加清楚,也是30歲後的事了。
20250424star001 (6)_2025-04-24.jpg
不太會去規劃長期的事, 因為程予希從經驗中學會, 當下自己的選擇是最重要的。
身形輕盈的程予希,矯捷的姿態也有其優雅撩人。新作電影《夏日最後的祕密》改編自小說,她所演的蘇明儀面對初戀顏立堯在畢業前突然消失,「對蘇明儀來說,他是生命中很重要的存在。」自認對愛情執著的程予希,也把自己的某些部分拿來詮釋蘇明儀。
「我覺得這個角色其實很當下,她當下想做什麼麼就做什麼,她不是一個會想很遠的人,會去把握每一個很快樂的回憶。回歸到我自己本身,我覺得重點也是放在現在這個階段,我自己的選擇,這對我來說很重要。」曾經有八個月沒有戲拍,讓程予希更去檢視自己,「這是一個非常好自我成長的行業,但也需要有一個很健康的心理狀態。」
兩季《花香》相隔數年,同劇的林辰唏宣傳受訪時曾觀察到,覺得程予希變得自信了。程予希這才發現,原來自己不一樣了。「以前我很沒有自信。」此刻她的眼神是湛亮、急切,絕非沒有自信的眼神。她說,那自信應該來自畫畫,在疫情間,她重拾小時候的興趣。
學畫花百萬搞懂繽紛不是繽紛
以前程予希很會挑剔自己,「我開始學習肯定自己,其實我今天還不錯。今天哪幾顆鏡頭我自己很喜歡。開始學習肯定自己,好像真的是這幾年學了畫畫之後。」
20250424star001 (4)_2025-04-24.jpg
放鬆一直是程予希的功課。 她以前甚至會把對手演員的台詞記下來, 因為不想漏接任何一拍。
程予希用壓克力顏料作畫,濃郁、繽紛。「有些繽紛其實對我來說,它不是真的那麼的開心,有些深層的顏色,對我來說反而是一種平靜。」她有一幅重要作品取名〈心之所向〉,一個小小的毛怪走在混沌的色彩中,甚至沒有道路,那些黑濁深重的部分,像是生命歷程留下的印記,遠處星球閃亮,沿路有著碎星點點。她所養的狗帶給她很多療癒撫觸,那是畫作的靈感來源之一,而愈往星球,光點愈多,那個指引是關於人的信念,與最終能到達的彼方。
「每一次在面對不同選擇的時候,我們都覺得沒有路可以走,可是其實還是有的,只是你在渾濁的時刻就是看不到。」程予希說。這當然是一種來時路的共感。
20250424star001 (2)_2025-04-24.jpg
框架,有自己給自己的, 也有別人給自己的。 三十歲後的程予希覺醒, 她突然不想再甩那些層層的框架。
昔日程予希的框架是什麼呢?高中玩團被說可愛,她覺得很膚淺,「就是很厭惡別人說我很可愛。」或是自己在當模特兒時,那總是日系或是性感的擺拍設定⋯最終,原來框架是由自己詮釋出來的。
程予希為學畫投入百萬元,也辦了2次畫展。然而畫作也同樣有邊界,那是不是一種框架呢? 其實我們都明白,不想甩框架,它並非就此消失,而成了如幽魂般的存在,偶爾作祟,但已非不可撼動之物。
20250424star001 (1)_2025-04-24.jpg
程予希去年底辦第二次畫展,與自己的畫作〈心之所向〉合照。(翻攝自程予希臉書粉絲頁)

場邊側記:

得金鐘獎之後,家人終於不再那麼替她擔心了。來自小康家庭,開早餐店的媽媽曾打電話跟程予希說,不需要她拿錢回家,家裡養得起妳。程予希說:「我那時候掛掉電話大哭⋯」哭了哭了,眼淚真的是珍珠,閃耀著愛。

造型:Clarie@mercibywoo 化妝:Claire 鄭芸琦@21caratmakeup;assistant 葉采希 髮型:Kimber @80s_kimber、@80sstudio 服裝提供:FENDI、PRADA 場地提供:一器一花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