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歲女孩加入合唱團,起初有些靦腆。靠著阿姨遠從巴黎送給她的口紅,打破和同儕的隔閡,卻被保守母親訓斥。隨著合唱團到修道院集訓,讓她暫時擺脫家庭桎梏。然而多了修女、指揮、甚至教堂施作工人的影響,以及其他女孩的推波助瀾,表面上沒什麼大事,身心卻發生重大的衝擊。 關於青春期的性萌動,已有太多電影觸及。《花漾少女心》的特別,不在劇情多聳動,而是保持諸多曖昧,可能對喜歡因果分明的觀眾形成阻礙。但從第一個鏡頭開始,就展示它別有企圖。首先是聲音運用,女子合唱團的吟唱僅是一環而已,縈繞耳際的各種現實與想像組成的音效,更是一絕。影像更加奪目,從更衣時露出的肚臍和痣,到花苞裡採蜜的蜂,自慰時鏡頭專注於鎖骨而非你預期的部位,以至於撥弄樂譜的指頭和讓聲音流洩出來的嘴⋯。昭然若揭的大特寫,如同片中各式女性凝視,默默地卻又張揚著年輕身軀宛如即將爆發的火山。 蓋橋需要獻祭處女的傳說,被工人粗心撞斷的聖母手臂,宛如禁忌在挑釁。修女說上帝的碰觸滿溢全身,女孩則從親吻聖母像到隔壁女生,探索肉體和宗教的邊界。成長有時以訛傳訛,也有循循善誘。同學說吃酸葡萄可以壓抑罪惡,但最後女主角吃的那串看來頗甜,希望是迷思破解的象徵。 導演烏爾斯卡喬琪不明說,只是緊隨少女的腳步,摸索探險。看到最後,即使「男性指教」依然存在,但女孩至少無需再被獻祭,而是自己選擇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