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花漾少女心》 感官與宗教的大特寫

mm-logo會員專區娛樂
十六歲的少女直探對性的渴盼,信仰與價值觀也在同儕的戲弄與耳語中,悄然生變。(東昊提供)
十六歲的少女直探對性的渴盼,信仰與價值觀也在同儕的戲弄與耳語中,悄然生變。(東昊提供)
代表斯洛維尼亞角逐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的《花漾少女心》是部音像創意遠勝情節、別出心裁的作品。
20251117inf001
16歲女孩加入合唱團,起初有些靦腆。靠著阿姨遠從巴黎送給她的口紅,打破和同儕的隔閡,卻被保守母親訓斥。隨著合唱團到修道院集訓,讓她暫時擺脫家庭桎梏。然而多了修女、指揮、甚至教堂施作工人的影響,以及其他女孩的推波助瀾,表面上沒什麼大事,身心卻發生重大的衝擊。
關於青春期的性萌動,已有太多電影觸及。《花漾少女心》的特別,不在劇情多聳動,而是保持諸多曖昧,可能對喜歡因果分明的觀眾形成阻礙。但從第一個鏡頭開始,就展示它別有企圖。首先是聲音運用,女子合唱團的吟唱僅是一環而已,縈繞耳際的各種現實與想像組成的音效,更是一絕。影像更加奪目,從更衣時露出的肚臍和痣,到花苞裡採蜜的蜂,自慰時鏡頭專注於鎖骨而非你預期的部位,以至於撥弄樂譜的指頭和讓聲音流洩出來的嘴⋯。昭然若揭的大特寫,如同片中各式女性凝視,默默地卻又張揚著年輕身軀宛如即將爆發的火山。
蓋橋需要獻祭處女的傳說,被工人粗心撞斷的聖母手臂,宛如禁忌在挑釁。修女說上帝的碰觸滿溢全身,女孩則從親吻聖母像到隔壁女生,探索肉體和宗教的邊界。成長有時以訛傳訛,也有循循善誘。同學說吃酸葡萄可以壓抑罪惡,但最後女主角吃的那串看來頗甜,希望是迷思破解的象徵。
導演烏爾斯卡喬琪不明說,只是緊隨少女的腳步,摸索探險。看到最後,即使「男性指教」依然存在,但女孩至少無需再被獻祭,而是自己選擇重生。

86分

  • 導演:烏爾斯卡喬琪
  • 演員:雅拉索菲雅奧斯坦、米娜施瓦伊格
  • 片長:89分鐘
  • 級別:輔15級
  • 上映日期:11月14日
  • 90分以上:神作!一定要膜拜 
  • 80~89分:佳作!不看就沒話題了
  • 70~79分:普作!錢很多就看看吧 
  • 60~69分:爛作!避之大吉 
  • 60分以下:糞作!看完要洗眼睛
聞天祥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