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老店】搞怪老頑童 研發一片5千元烏魚子

mm-logo會員專區時事
有烏魚伯之稱的曾煥佾,自幼就不按牌理出牌,不只婚姻如此,製烏魚子亦然。
他相親3天就訂婚,還請前女友來參加婚禮;研發出烏魚子香腸、香鬆、魚子醬,甚至花2年研究出蜜蠟烏魚子。
村人說他是「肖仔」,專搞些有的沒的,他卻在妻子的支持下越玩越大。他個性裡藏了1個頑童,隨時都在想如何與眾不同。
蜜蠟烏魚子是在無菌室中進行封蠟,再放置於室溫中45天,讓烏魚子慢慢熟成,被烏魚伯稱為「烏魚子生魚片」。(6兩/5000元)
「痛啊!怎麼不痛,乎烏魚撞到親像乎槍籽(子彈)打到同款哩。」幾千尾生猛烏魚在網子裡游竄,我陪雲林「口福烏魚子」老闆曾煥佾蹲在魚塭旁。他邊盯網魚工人收網,邊回答我的問題。
這時,才清晨六點,網工已撈滿一車烏魚。等著魚車回送的空檔,眾人喝起「維士比套舒跑」(維士比加舒跑)當早餐,曾煥佾靠近問:「這批魚子(魚卵)水抹?」工人仰了口維士比,答得隨興:「水啦水啦,喝啦喝啦。」
村人把他當異類,形容他是「專門搞一些有孔沒榫的肖仔」。
30多年來,只要進入農曆10月,曾煥佾就進入備戰狀態,「一池烏魚從養殖到捕撈取卵,大約要3年。但捕撈的時間點是大學問,太早捕撈怕卵太小,太晚又會耗飼料和電費,後製也會塞車,所以打撈前,都要先殺1、2尾來試魚。」
終於可以捕撈了,他還得「搶」網工和殺工,「雲林口湖養殖烏魚的魚塭大概400公頃,這季節村子裡每天都有4、5池要收成,想收成,還得排隊等網工以及會殺魚取卵的工人。」
曾煥佾曾經擁有十多池魚塭,但光是電費和飼料成本就吃不消,讓他慢慢調整到目前的4池。
曾煥佾是電視購物專家口中的「烏魚伯」,也一直是村子裡的異類,別人單純養烏魚曬烏魚子,他卻偏偏把烏魚子變成香腸、香鬆以及魚子醬,甚至還花2年研究出蜜蠟烏魚子。村裡的人說話一向直來直往,形容他是「專門搞一些有孔沒榫的肖仔」(搞些有的沒的的瘋子)。
可是他還是堅持走自己的路,「我曾到地中海一帶旅行,看到當地有人用蜜蠟封存魚卵,回台後我嘗試用雲林山區蜜蠟當材料,在無菌室中把烏魚子封蠟,再置於室溫中45天,讓烏魚子慢慢熟成。」
他切了一小塊蜜蠟烏魚子遞給我,但聽到他又說:「簡單來說,就是烏魚子生魚片。」我馬上遲疑,這,不會出問題吧?提心吊膽放入口,咬了幾口,竟發現不只口感較一般曬乾的滑順柔軟,咬下還可感覺魚卵慢慢散開,入喉後回甘的鮮味也久久不褪。
烏魚子最常見的吃法是淋酒乾煎或炙燒,再配青蒜或白蘿蔔一起食用。(6兩/800元)
我說出心得,他馬上露出得意的笑:「否則一般烏魚子6兩大約賣800元,我的蜜蠟烏魚子怎麼敢賣5,000元。」
然而,這並非他人生首度不按牌理出牌。
他告知當時的女朋友要回雲林結婚了,對方覺得他在開玩笑。
曾煥佾當兵時的老照片,他也拿這張照片寄給李金娟作為相親照。( 曾煥佾提供)
「我從小就不喜歡讀書,拿到器具就會好奇地拆解,常常被老師、鄰居告狀,只好國小畢業就帶著牙刷、牙膏、內褲到台北半工半讀。」
13歲起北上,曾煥佾當過鐵工、賣過水果,「那時白天上班、晚上都在喝酒玩樂,工作雖不穩定,但女朋友倒是交了不少個。」有天,他被家鄉通知要和李金娟(後來的妻子)相親,並在3天後訂婚。
回台北整理行李時,他告知當時的女朋友:「我要回雲林結婚了。」對方覺得他在開玩笑:「鬼才相信,那我也去讓你請客。」3個月後,他的婚禮在前女友的參與下完成,前女友離去前還祝福他:「恭喜你找到對的人。」
談起這段,他又變成喜歡惡作劇的孩子,眼角、嘴角都是促狹。提醒他,阿伯你這是劈腿吧?他連忙解釋:「『女朋友』其實只是比一般朋友好一點,那時代沒現代人開放,關係不是那麼親密,所以對方雖然嚇到,倒也不算太受傷。」
養殖烏魚子色澤金黃,用來送禮相當討喜,「我當時養一池就賺了二百多萬元。」
過了一會,他才正色道:「我愛玩歸愛玩,仍希望結婚的對象是賢妻良母型。」因為他在養鰻的父親眼中一直是個「浪溜連」(一事無成的人),「在我結婚前,常被阮老北罵:『你喔365天,要回來吃尾牙還太早哩』,就是說我工作不穩定,三天二頭就回家吃自己。」
成婚後的曾煥佾不願再讓老父擔心,先是開設冰廠供應大型冰塊給養殖戶和水產店,後來見鰻魚價格受市場影響大,便於1980年勸父親退休,「那時剛好村子裡吹起改養烏魚的風氣,我也興沖沖跟著一起養。」
剛撈起的烏魚用卡車載到集中地,再由4人1組的殺工殺魚取卵。
由於養殖烏魚子色澤金黃,用來送禮相當討喜,一上市場就大受歡迎,價格一度高過野生烏魚子,「我當時養一池就賺了200多萬元。」
像是童話故事中賣牛奶的女孩一樣,他心想:「1池可以賺200萬元,那10池不就可以賺2,000萬元。」
曾煥佾沒想過的是,烏魚得養3年才能收成,養十池每個月所需的電費至少要120萬元,飼料錢也要100萬元。雖然烏魚池可和養成期較短的草蝦混養,但草蝦收成賣的錢仍不足以支付開銷。「我每個月初都開出一堆支票,賣了草蝦再去換票回來,每天都在煩惱錢從哪兒來,這就叫做『乞丐擲筊許大願』,自不量力。」
蜜蠟烏魚子是在無菌室中進行封蠟,再放置於室溫中45天,讓烏魚子慢慢熟成,被烏魚伯稱為「烏魚子生魚片」。(6兩/5000元)
慢慢的,曾煥佾把魚塭縮到目前的4池。「我自己養,不夠賣的就向村人收購。」他把另一半的時間精力放在研發上面,「會想做其他的烏魚子產品,其實是去參加展覽,被客人一句話『烏魚子有什麼好展的』激到,所以用三年時間,成功分離烏魚卵,做出粒粒分明的香鬆,又用2年研究魚子醬;最近2年才又做出蜜蠟烏魚子。」
兒子曾志榮說:「一般父子通常是兒子想創新,但我反而是在旁看他求新求變。」
第2代曾志榮婚後返家幫忙,主要工作在行銷和包裝物流等。
前幾年兒子曾志榮返家接手,經營冰廠同時,也負責烏魚子網路行銷。曾志榮說:「一般父子通常都是兒子想創新,但我爸有很多想法,我反而是在旁看他求新求變。」
只是創意產品雖受日本、歐美客人歡迎,在台灣傳統烏魚子還是銷售大宗。曾煥佾認真地說:「我還是得賣傳統的烏魚子來支撐研發經費,這些年光是買設備和耗材,可能已經花了上千萬元。」
語畢,殺工剛好將魚子送到工廠,他領著妻子李金娟和3個工人開始進行鹽漬、沖洗、上架、補破等動作。
殺工結束工作後聚在一起數魚腱,魚腱數量代表所殺尾數,也是工資核算基準。
只見李金娟取出羊腸,巧妙地修補烏魚子破損處。順勢問她相親3天就嫁不怕嗎?她頭都沒抬地說:「怕什麼?父母叫嫁就嫁,我們這一輩就是認分,婚姻不就是這麼回事,磨合啦!」她突然喊道:「對了,今天忙到沒空餵魚。」轉身立刻推著飼料往魚塭走去。
望著她的背影,我想起曾煥佾前女友那句「恭喜你遇到對的人」,曾煥佾卻一直傻笑不說話。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