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還是美食記者的那個年代,10間海產店及日本料理就有8間的師傅說:「我們的魚是從崁仔頂來的。」身為美食記者,我立志要走一趟崁仔頂魚市,真的去逛了一圈,什麼也沒買,什麼也看不懂,只在旁邊吃了「炭烤三明治」就打道回府。
崁仔頂之於我 就是個大觀園

基隆是個24小時不夜城,當別處萬籟俱寂之時,「崁仔頂」卻剛開始沸騰,百年魚市每到午夜熱鬧非凡,賣魚的大叔與型男、買魚的行家、周邊小吃,個個賣力演出,外行人瞧熱鬧,內行人看見基隆夜的生命力。
外行人去崁仔頂,就像劉姥姥進大觀園,魚市裡一堆人、一堆魚,忙著賣魚、忙著搶魚,同業總是說,去崁仔頂要有人帶,這次我終於找到人帶路了,還是在地人組成的「漫步雨都」推出的活動,不但有人帶,還有人導覽。
深夜11點,基隆孝二路兩旁的鐵門陸續拉開,大型貨櫃車排隊開進來,一箱又一箱的保麗龍盒,靠著人力搬下車,陸續將魚放入盤子中,有幾攤小桌子圍著人,手裡剝著蝦殼,這是崁仔頂開市前的場景。











接近深夜2點,整條街變得燈火通明,魚市裡的人開始多了起來,我的鼻子動了動,魚味、海味、汗味,是崁仔頂的氣味,來自深海、近海的魚獲、活跳跳的螃蟹,全都裝在大盤中,穿著時髦的型男、展露草根性的大叔,叫賣的聲響此起彼落,古老的三輪車穿梭其中,突然間,我看到攤子上有個人口裡念念有詞地讀著一長串數字,他就是魚市裡的靈魂人物「糶手」(音同「跳」),專門負責拍賣及喊價。
「義隆魚行」的老闆彭瑞祺,本身是資深糶手,也是魚會理事長,他說:「一個資深的糶手要眼明嘴快,不但要看得懂魚的價值,也要看得出客人是不是內行人。」來購買的人大多是市場魚販、餐廳廚師,武林高手匯聚一堂,糶手想賣高價、買者想以最低價格購入,過程根本是一場心理戰。
一旁的助手隨時備戰,將賣掉的魚迅速裝入袋中,會計手上立刻紀錄,魚的價格會隨時間流逝而降低,當然,好貨也早早被挑走了,想撿便宜可以凌晨4點後再來光顧,觀光客看不懂門道只能看熱鬧,至少也要看見夜間工作者的辛勞。








圍繞在周邊的小吃攤及冰塊車,大家都是魚市的生命共同體,小吃提供賣魚者體力的來源,冰塊車上的碎冰,則能延長魚的新鮮度,我常形容,靠勞力工作、做小吃的人,都是拿命來換的,看到基隆深夜的這一群工作者,我的感觸更深。
最後特別感謝「雨都漫步」蘇筱嵐的導覽,雨都漫步是由一群基隆在地年輕人組成,熱情推廣基隆的文化,針對藝術、人物、建築、生態等各個領域,推出活潑的導覽活動,連阿兜仔都來參一腳。有興趣的人可至官網或臉書粉絲團報名,看見在地人的努力,也看見基隆人的生命力。
崁仔頂魚市
- 位置:基隆市孝二路
Walk for keelung雨都漫步
- 網址:keelung-for-a-walk.com/zh/
- 臉書:雨都漫步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