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恆春3000啤酒博物館」,一眼望見的就是那挑高9公尺牆面上,3,000個各式啤酒杯,以及8,400張酒標貼成維妙維肖的蒙娜麗莎,用「氣勢磅礡」來形容並不為過。
這間啤酒博物館 是他寫給妻子的情書

車往南開到恆春,我不是往墾丁海邊,而是轉向工業區,在一個偏僻的混凝土工廠邊,找一個大叔的啤酒夢。
這些物件,全來自館長鍾文清多年的蒐集。「杯子都是ebay上標來的,其中一千多個來自一位法國老藏家,他正要出清,我正好看到。」至於蒙娜麗莎則是他將各種酒標掃描後輸出,再依據馬賽克電腦軟體排列。「我原本是要用我老婆的照片當範本,她不願意。」鍾文清笑說。
精釀酒界人稱「巴大叔」的鍾文清,原是中鋼工程師,因為喝到好喝的精釀啤酒,一頭栽進當時還鮮少有人涉足的世界。那是個連撥接網路都還不普遍的年代,他就已開始查詢、研究一些國外有關精釀的資訊。後來他不但飛到舊金山學釀酒,退休後,還在高雄小港成立酒廠「打狗地麥酒」,走德式風格,當時頗富盛名。








人生卻在此時拐了彎,一直支持著他的妻子罹患了癌症,為了照料她,巴大叔毅然停了釀酒,收起了酒廠。多出來的大把時間,他如考古一般鑽研、蒐集關於啤酒的一切文物。自1996年開始的珍貴收藏,如今都擺在2樓展示區。本來沒想過要做博物館,但越研究,越認為有責任把這個6000多年歷史的文化好好說一說,於是他開始有意識的分門別類蒐集文物。
我們走在2樓,看到以楔型文字刻在泥版上的第一首「啤酒歌」,以及巴比倫人酒館的啤酒酒單,當時竟已有加椰棗做的小麥啤酒;並發現原來埃及的釀酒師都是女人,而即使是大漢,早期的啤酒也用吸管喝。每一個文物、酒杯,都藏了一個有趣的啤酒故事,逛了一圈等於上了一堂精實的啤酒歷史課。








5年多前,妻子不敵病魔,當時他已在恆春買了一塊地預備作為酒廠,另一半無悔的支持化為更積極的動力,巴大叔正式移居恆春籌備建廠,去年3月底開始營運。這次他退居導覽的角色,酒廠交由年輕釀酒師陳嘉宏負責。一頭長髮像玩樂團的陳嘉宏過去也曾有自己的酒廠,後來加入巴大叔的團隊,打造12款以恆春地名及地方特色為名的酒款。







罐裝瓶身的插畫,充滿台味童趣,本以為如此接地氣的精釀品牌,應該會融入一些在地物產做風味,意外的卻大都是單純玩味酒花與麥芽的經典啤酒,比利時、德式、英式、美式各色風格都有。「既然我們是講啤酒演化的博物館,我認為應該讓大家能像環遊世界一樣,喝到各地最經典的啤酒。」陳嘉宏說。
好比甫拿下澳洲國際啤酒大賽銅牌的「關山」,是深銅色,帶有太妃糖香的英式苦啤酒(Extra Special Bitter,簡稱ESB),而「南灣」則屬於美式淡艾爾,冷泡Mosaic和Amarillo酒花,帶來熱帶水果的奔放果香。今年3月推出的「牡丹」,則是中古世紀即在歐陸出現的古魯特(Gruit)香料啤酒,加了食茱萸、檸檬草等,口感酸香生津。








即將上市的「墾丁」屬於輕鬆易飲的「Hoppy Lager」,「我們訴求的對象並非是原本就喝精釀的族群,而是來墾丁的遊客,許多人並不一定能接受苦味的啤酒。」但對陳嘉宏來說,要他釀甜甜的水果啤酒實在辦不到,「不苦」已是他的極限。為了讓更多人願意嘗試,他使用了紐西蘭的酒花。「這種酒花比一般美式的酒花更加具有熱帶水果風味,我們用Dry Hopping(註:於發酵後,乾投酒花)榨出酒花的香氣,讓人先喜歡,再去試試一點點微苦。」陳嘉宏笑說。
走之前,又看了一眼蒙娜麗莎,妻子雖然不願意讓自己的肖像登上牆,但巴大叔仍然在蒙娜麗莎的眼睛偷偷放上一張她的照片,讓妻子在最佳視野,看看他的努力成果。這間「恆春3000啤酒博物館」有兩代釀酒人的堅持,也是館長巴大叔用7年的時間,遙寄給妻子的情書。
恆春3000啤酒博物館
- 地址:屏東縣恆春鎮草埔路29-1號
- 電話:08-888-1002
- 營業時間:11:00~18:00,週四公休。
- 刷卡:不可。不收服務費。
★鏡傳媒關心您:未滿18歲禁止飲酒,飲酒過量害人害己,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