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相人間】生命是一場場暴風雨 航海的女人葉麗萍專訪之三

mm-logo會員專區人物
葉麗萍(右)說:「我們吃睡在船上,不用旅館費和交通費,比在陸地旅行便宜很多,只要花修船費,1個月大概新台幣3萬元。」(葉麗萍提供)
葉麗萍(右)說:「我們吃睡在船上,不用旅館費和交通費,比在陸地旅行便宜很多,只要花修船費,1個月大概新台幣3萬元。」(葉麗萍提供)
在海上長大的江悅彤,非常習慣船上的生活,「這裡就是我的家,但爸媽想下船,看見不同的文化。」她每每在靠岸時好不容易交到朋友,又要習慣分離。6歲的江悅彤曾說:「我們每次離開一個地方,我的朋友就永遠不見了。」10歲就有了環遊世界的經歷,問她是否想再出海?她說想跟朋友去旅行,但不一定要搭船,「我想去看大峽谷、火山、鹽湖,不像我爸要為了環遊世界去買一艘船,後來一直在修船。」何時要出發?她說,可能是30歲。
女兒終究要回到岸上,進入學校,2013年,全家回到陸地。為了辦理健保,江浩哲做了8年來第一次健康檢查,結果意外發現3公分大的腦瘤。江浩哲說得雲淡風輕,「感覺跟遇到暴風雨差不多。」這場大病,葉麗萍後來才知道手術成功率只有7成,有3成的機率會癱瘓。幸好江浩哲術後沒有大礙,生活如常,夫妻倆目前靠房屋出租維持生活。
葉麗萍29歲時成為《閣樓》雜誌封面女郎。她說是受到先生鼓勵,「現在還很漂亮的時候,為自己做個紀念。」(翻攝自網路)

回到陸地 同心面對各考驗

少了海上的驚濤駭浪,江浩哲買了一台露營車。去年暑假,全家駕車出遊,出發當天就出了嚴重車禍,江悅彤被壓在車下,大量出血,生死交關時,江悅彤腦中想的卻是:「世界人口這麼多,我死了,對世界有什麼差別嗎?」
13歲的江悅彤跟學校同學很不一樣,她關心憂鬱症、LGBT(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與跨性別者4個英文字的縮寫),「我看到網友有這些情況,想到我或許也是。」她說自己在德國的學校裡,只有一個朋友,「我比較害羞內向,關心的事情也跟一般同學不一樣。他們只在乎自己是否夠酷,不關心國際事務,不想吃的東西就不吃,沒想到有人在挨餓。」
船上的日子,葉麗萍唸中文故事書,用英文教授美國教材,江浩哲(左)也會唸德文故事書給女兒聽,江悅彤(右)因此學會多國語言。(葉麗萍提供)
有時,江悅彤試著跟媽媽談自殘、憂鬱症議題,「可是我媽會說妳不要去看這些東西,越看越憂鬱。」葉麗萍擔心女兒,她看書、上網、找資料也跟朋友討論,江浩哲在青少年時期開始跟憂鬱症搏鬥,女兒會不會也踏上同樣的路?葉麗萍低聲說:「我跟她談論過自殘和憂鬱症,她問我人生有什麼意義?自殺有什麼不好?這些,我也沒有答案。」
海上8年,全家人相依為命,上岸後各自面對危機。問葉麗萍,如果有一天她離世,女兒該怎麼辦?「是我該害怕她不在了…」葉麗萍笑著回答,眼鏡後有淚光,但隨即恢復自信,相信如果她不在了,女兒一定可以好好照顧自己。等女兒上大學了,葉麗萍說自己將和先生繼續旅行,也許駕船,也許去北極。
現在的葉麗萍不像13歲那年的自己,擔心考試,擔心自己被遺棄,在海上,她有一個完整無缺的家,那裡有丈夫的夢想,有好學的女兒,全家人挺過一場又一場的暴風雨。上岸以後,她一定也能走過疾病與憂鬱症的風暴,她說:「如果先生跟女兒都不在我身邊,未來,我也會繼續旅行、做義工,幫助別人蠻快樂的。」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