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我們國中時整天就想跑補習班,因為補習班有朋友可以陪,那時候覺得家裡沒有溫暖,回到家看到爸媽總是在工作,一定或多或少都會抱怨。」今年才20歲出頭的施政佑一臉稚嫩,但說起話來卻有種超齡的成熟。
【油湯中尋根番外篇】後繼有人 第三代立志跨縣開分店

小吃油湯生意從備料到打烊清潔,1天動輒工作15、16個小時,不少老店後代從小做到怕,但鹿港施米糕第三代施政佑說:「小時候看人家出去邊騎車就覺得很羨慕,我們放假就在家裡幫忙,長大後慢慢會想,看爸媽這麼辛苦,一定要回家幫忙!」創辦人施世揚拍拍孫子的肩膀,對我們比個讚,後繼有人無疑是老店最幸福的味道。
大學隻身南下念書,為減輕爸媽的負擔,施政佑選擇在大賣場打工賺零用錢,他笑說:「一開始很排斥,不想做這個(油湯),不做這個什麼都可以,填志願時只想離家越遠越好,想說就不用回家幫忙,但等真正離家時才知道,外面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好,還是家裡比較溫暖。」
兄弟倆從小在米糕店長大,施政佑直到大學離家,偶爾嘴饞下廚做吃的,才發現骨子裡對料理感興趣。如今,施政佑與即將退伍的哥哥施政宏都是父母的得力助手,兄弟倆甚至已商量好,要仿照父親與大伯施慶昇的模式,同樣由長子接下老店、次子另起爐灶。

施政佑笑說:「我跟哥哥的志向不同,要打拚的方向也不同,我要拚看看能不能在別的縣市開1間,時間還很長,要學的還很多,但最重要的是兄弟一定要合作。」而第二代施慶昇與施明裕的身教言教,無疑是最佳示範。
工作時,兄弟倆會互相督促,然而父親則是2人的共同偶像。「爸爸他以前當兵時也是做吃的,好像什麼料理都難不倒他。」我問施政佑最喜歡爸爸做得什麼料理?想了好一會,他笑說:「還是米糕耶,從小吃到大,怎麼吃都不會膩。」
父子間雖然沒有太多甜言蜜語,但看見兒子自動自發返家幫忙、認真學習模樣,施明裕一臉欣慰地說:「現在先保持實力,把店顧好,等哪天有能力創新時,我一定鼓勵,比爸爸更厲害,我當然高興!」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