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同之三】第二代靠家電站穩 一台電扇一兩黃金仍搶空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林蔚山走在志生樓陳列館中,看著早期廣告海報細說大同如何成功行銷。
林蔚山走在志生樓陳列館中,看著早期廣告海報細說大同如何成功行銷。
相較林尚志起家時的困頓,在父親栽培下、念過台北帝大(即今台灣大學)的第二代林挺生雖然有更多資源,但因接手時遭逢二次世界大戰,同樣面臨百廢待興的現實環境。
1942年林挺生接掌株式會社大同鐵工所,隔年銜父命成立大同技能者養成所(大同職校前身),並擔任校長及教師。1945年台灣光復,許多建物在戰爭中被炸毀,大同成為少數能供應鋼鐵的企業,林挺生便領著員工協助,修復台鐵被炸的577輛火車。
幾年後,林挺生意識到復興工作逐步完成,即將沒公共工程可承接,員工可能面臨失業,於是到國外買了一台電扇回來,要求技能者養成所的學員拆解,再自行拼湊。1949年第一台大同電扇問世,儘管遇上舊台幣4萬元換新台幣1元的嚴重通貨膨脹,每台售價高達一兩黃金的電風扇,仍被搶購一空。
大同近70年前所生產第一台電扇仍陳列於志生樓內。
在林挺生手上,大同又陸續與日本東芝及美國西屋技術合作,於50至60年代陸續推出電鍋、冰箱、電視。當時若有女孩要出嫁,娘家多會幫忙準備電鍋、冰箱、縫紉機3樣嫁妝,其中大同產品就占了2樣。
林蔚山看著志生樓陳列的早期廣告海報,先是問:「你們來看看,這是不是那位影星冉肖玲?」見我們傻笑不識影中人,他也笑:「可能你們年紀都太小了,當時我父親特地成立行銷部門,會請模特兒、明星來拍產品廣告,像是早期很紅的張美瑤也拍過。」大同廣告歌、大同寶寶雖也是行銷一環,卻創國內企業歌曲和代言公仔先鋒,「歌是請人譜寫,大同寶寶則是只送不賣,購買家電達一定金額就送。」
大同電扇的早期廣告海報之一,由當時的金馬獎最佳女主角柯玉霞拍攝。(大同公司提供)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