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於屏東的梁平正,年輕時代即具前衛的思考,籌劃笨鳥畫會,對傳統美術與既有框架進行質疑與反動,也曾獲得雄獅美術新人獎肯定。
【藝術臉譜】隱居後蛻變 梁平正靠雕刻刀重生

雕塑家梁平正,學生時期就得到雄獅新人獎,30年前遊學紐約回台後,為了生計,投身房地產市場,快速擁有上億存款,卻又因為建案土地糾紛,從擁有億萬的老闆變成負債千萬。從高處墜落,他過起自我放逐的隱居生活;靠著雕刻刀,他找回自我,也成知名的當代藝術家。
1980末前往紐約遊學,梁平正驚覺原生故鄉才是藝術與生命的源頭。回台先投身建築設計,歷經生意的挫折與多年輾轉沉潛,才在隱居三義時重新找回創作的熱情,在木雕中發展出獨特的創作語彙。

在梁平正的雕刻刀下,沉重的木頭化身輕柔飄逸、曲線柔美的書頁或是器具。雕塑表面佈滿素描般反覆刻劃的肌理,可見他的「化輕」的技巧,釋放了木頭的堅實沉重。
「許多雕刻家想的是如果賦予樹木生命,但其實每一棵樹木都有自己的樣子,我希望呈現出木頭原本的個性和面貌。」他想要的是和樹木一起創作,而不是強行加諸自己的想法在樹木上頭。

他說:「在雕刻的過程中,可以清楚看到每塊木頭就像人一樣,各自有不同的經歷,我希望的就是和木頭對話的方式,保留木頭本身的樣子。」通常有蛀洞的木頭,在一般雕刻家眼裡,就不是一塊好木頭,但梁平正卻會應用木頭的蛀洞去創作,「在雕刻初始,我往往不會設定要把一塊木頭刻成甚麼樣子,而是下刀之後,慢慢有了想法。」順性而雕,是他從木頭當中學到的創作哲學。
目前梁平正「是與飛」雕刻展正在沾美藝術庭苑展出。
梁平正「是與飛」雕刻展
- 展覽地點:沾美藝術庭苑 (台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三段11巷5號)
- 展期:2/5至3/31
- 開放時間:11:30 am ~ 07:30 pm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