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
資料顯示狀態
- 一次無限滾動應顯示 12 筆
- 目前取得的資料共 24 筆
- 目前顯示的資料共 12 筆
- 取得的資料不足以顯示,需另外發request
- 最終應顯示 12 筆
發request狀態
- 目前已發request 1 次
- 最終應發request 17 次
loading狀態
- 正在發request中:否
- 仍有資料未被取得,開啟無限滾動功能

人物
一鏡到底/吃人的人也是人 專訪中國流亡藝術家 巴丟草
2025.08.16 05:28
某些人可能出生就背負著不被承認的遺產。39歲的中國異議漫畫家巴丟草曾被譽為「中國的Banksy(班克西,英國塗鴉藝術家)」,以漫畫諷刺批判中共踐踏人權、剝奪人類自由,事實上,創作遠因很可能是他家族長輩在中共反右運動裡被下放勞改,一個不知所蹤,一個跳江自盡。

時事
吃人的人也是人1/紅衣版Labubu詭笑持棍現身集中營 他諷中共侵犯人權
2025.08.16 05:28
某些人可能出生就背負著不被承認的遺產。39歲的中國異議漫畫家巴丟草曾被譽為「中國的Banksy(班克西,英國塗鴉藝術家)」,以漫畫諷刺批判中共踐踏人權、剝奪人類自由,事實上,創作遠因很可能是他家族長輩在中共反右運動裡被下放勞改,一個不知所蹤,一個跳江自盡。

時事
吃人的人也是人2/爺爺叔公都遭中共鬥爭死不見屍 父母曾警告他別當藝術家
2025.08.16 05:28
巴丟草家族祖上不乏烈士與鮮血。他爺爺、叔公活躍於1930至1950年代影劇界,叔公被譽為「演劇皇帝」與「電影皇帝」,爺爺則為知名編劇。1957年反右運動中,大批知識分子遭打壓成「右派」「階級敵人」。導演艾曉明近年的紀錄片《夾邊溝祭事》就紀錄近3千名「右派」被下放甘肅勞改,多人餓死,甚至出現人吃人慘劇。

娛樂
吃人的人也是人3/中國跨境鎮壓派人追到澳洲 他被騷擾躲進超市…「最後對方買了牛奶和香蕉」
2025.08.16 05:28
巴丟草顧及家人與所有協辦者的人身安全,與主辦單位共同決定:取消畫展。「這段時間,我要做個決定:我繼續畫?還是不畫?還是,我就乖乖聽話,把自己消失掉?」

娛樂
歷經父親性侵的童年創傷 《妮基的重生》揭藝術家自我療癒之路
2025.08.14 13:31
《巴黎妓院回憶錄》女星席琳薩萊特演而優則導,推出首部長片《妮基的重生》,聚焦當代女性藝術家妮基桑法勒的崩潰與重生之路。去年於坎城影展「一種關注」單元首映,引起藝術與影迷關注,榮獲法國影評人協會最佳首部法國電影獎。

時事
丹麥「大美人魚」雕像太豐滿惹議! 遭下令拆除:真的「太大了」
2025.08.05 18:49
丹麥哥本哈根有一座名為「大美人魚」(Den Store Havfrue)的14噸巨型美人魚雕像,因外型豐滿,被批評「醜陋且色情」,遭丹麥皇宮與文化事務局(Agency for Palaces and Culture)要求移除,掀起討論。

娛樂
工業與藝術微醺結合 曾英棟個展《流動的能量》開幕
2025.07.13 16:05
台灣藝術家曾英棟的個展「流動的能量」,昨(12日)於台中自行車文化探索館舉辦盛大的開幕茶會,曾英棟說,與現實拉出一點距離、投入創作的「微醺」感,是他的座右銘,也充分表現於他的作品之中。

娛樂
台北藝術節9月登場 《安琪拉拉拉(無限循環中)》映照人類生存處境
2025.07.10 15:49
第27屆台北藝術節將於9月11日至9月28日登場,今年以「超限動」(Reeling Hyperreality)為主題,共有8檔售票節目,橫跨劇場、影像、舞蹈、裝置與實驗展演,參演藝術家來自日本、印尼、賽普勒斯、德國、菲律賓和台灣。

娛樂
擠爆泰特美術館的展覽 「安東尼・麥考爾:在光中遇見你」月底登台
2025.07.10 14:54
富邦美術館將於本月26日起推出紐約藝術家安東尼麥考爾(Anthony McCall)首度在台個展——「安東尼・麥考爾:在光中遇見你」(Anthony McCall: Meeting You Halfway),此展先前在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Tate Modern)展覽爆滿,還因觀眾熱烈而延長展出時間。

娛樂
幽默的聞香體驗是什麼 看看L'Objet x Ruan Hoffman就知道
2025.07.03 08:23
由知名室內設計師Elad Yifrach所創立的潮流藝術品牌L’Objet,發跡於美國比佛利山莊,在慶祝品牌創立20周年的2025年,L'Objet首度攜手南非陶瓷藝術家Ruan Hoffmann推出聯名系列,透過大膽、趣味與互動性的設計,以手工陶藝詮釋香氛藝術品,包含香氛蠟燭、室內擴香,皆以陶器(錫釉陶)手工製作,結合鮮明的色彩與L’Objet標誌性的24K金細節,精緻細膩又充滿藝術張力。

人物
深度報導/凝視傷疤 花蓮地震寫生團
2025.06.09 05:28
花蓮地震寫生團像一支自動發起的遠征隊,由一群在地年輕藝術家組成,在2024年4月3日的花蓮震後,隨機組合、出團,以高機動性畫下家鄉災變後的景色變動:忽然就堆起了大量建築殘骸土方的空地、震後完全燒毀的東華大學化學實驗室、被剝了皮般裸露出土石的山、覆蓋了整個海岸線的漂流木…。他們不以「作品」為藝術本體,強調真正的藝術在「行動」本身。遠征隊的「主揪」王煜松說:「寫生計畫,是想用簡單的方式了解這一片土地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我們最初的目的都是為了療癒自己,或是搞清楚,現在我所屬的這塊土地,是什麼樣的狀態?」畫吧!記憶。他們的作品、行動,或許正是他問題的解答。

時事
花蓮地震寫生團1/花蓮對面是阿根廷福爾摩沙省 他們以藝術紀錄地震傷痕
2025.06.09 05:28
花蓮地震寫生團像一支自動發起的遠征隊,由一群在地年輕藝術家組成,在2024年4月3日的花蓮震後,隨機組合、出團,以高機動性畫下家鄉災變後的景色變動:忽然就堆起了大量建築殘骸土方的空地、震後完全燒毀的東華大學化學實驗室、被剝了皮般裸露出土石的山、覆蓋了整個海岸線的漂流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