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一點訣】國中就想創業 年收34億元大老闆創業公式大公開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謝榮輝19年前離鄉赴泰國南部設廠,從實木加工跨入生產塑合板,打造亞洲第二大塑合板廠,年營收達34億元。
謝榮輝19年前離鄉赴泰國南部設廠,從實木加工跨入生產塑合板,打造亞洲第二大塑合板廠,年營收達34億元。
「我是很務實的,創業就是商業行為,既然是商業行為就會有供需,那我們站在中間就應去衡量我們有什麼資源、有什麼限制、什麼是我的對手?客戶要的是什麼?好好的把這些分析好,然後模擬它,很多不應該走的路就不會去走了。」綠河董事長謝榮輝從國中就想創業,今年56歲的他已有3次創業經驗,並用邏輯推出一套創業公式。
80年代,台灣房地產市場起飛,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系畢業的謝榮輝投入建築業,在建設公司擔任第一線負責管理工地,「我對商業比較有興趣,一段時間後我就回到公司當採購,跟著建築師一起規劃產品。」之後曾被派到泰國蓋五金廠,進而與泰國結下不解之緣。
1990年28歲的謝榮輝第一次創業,找來國小同學、現任綠和總經理黃登士攜手赴曼谷,做起電腦主機與周邊零件貿易。「我記得那天很好玩,我跟黃總說我們到泰國去,他說『我們還準備好!』,我反問他『什麼時候才算準備好?』他說『也是喔!』,我們兩個帶著存款,傻傻的就過來了。」
當時個人電腦還是286時代,謝榮輝以曼谷做基地,帶著簡單樣品跑遍東南亞國家拉業務,「我們跑了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甚至跑去寮國,當然那時候沒有成功啦!」黃登士說,初期公司營運得還不錯,可惜遇上第一次波灣戰爭引發泰國經濟緊縮,3年後失敗收場。
不願向現實低頭,謝榮輝回台後,在家人支持下二次創業,創立木棧板公司。
英雄不怕出身低,謝榮輝二度赴泰國創業,終於成功闖出一片天。
之所以選擇投入勞力密集的木棧板公司,謝榮輝其實是經過一番邏輯推導,他說:「我先評估我有什麼、我沒什麼,第一我去過南洋,知道去哪裡找木材,第二棧板產品簡單,我自己帶著2個工人下去釘,第三我過去3年有在海外找客人的業務經驗,第四這是勞力密集產業,投入資金不用太高。」
第一次創業的失敗經驗,讓謝榮輝變得更務實、更能彎下腰,舉凡開卡車載貨、開堆高機疊貨、接單、跑客戶全不假手他人,父母、妻子下了班也來幫忙,靠著替客戶計算應力(指材料可承受之重力)節省成本,第5年營收可達8000萬元。
「其實只要願意下去做,沒有那麼難!」運用同樣邏輯推理,嗅到商機的謝榮輝19年前二度赴泰國打拚,創立橡膠實木出口工廠,後跨足生產塑合板,如今成為年收34億元上市公司董事長。
回首一路走來的創業點滴,謝榮輝特別有感而發地說:「沒有讓人家困窘的事業,只有讓人家覺得困窘的做法,如果他的志願就是創業,他的資源就只有這些,願意蹲到最低,用勞力,因為大家都不願意做,是不是競爭者也相對較少?」謝榮輝也特別點名欣賞博士雞排生宋耿郎、碩士搬家生朱發展,稱這些後起之秀創業家是既務實又聰明,言談中頗有英雄惜英雄意味。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