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澳門第四天,採訪了好幾間土生葡菜餐廳,他們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大廚通常是女生。Neta笑說:「土生葡菜是家庭料理衍生出來的地方菜系,在家通常都是媽媽掌廚,於是土生葡菜的食譜是祖母傳給媽媽,媽媽傳給女兒,一代傳一代。」
【澳門土生葡菜】 拯救吃的文化遺產 主廚Neta開班授課

土生葡菜的食譜等於是每家每戶廚房裡的秘方,一般都不外傳,在澳門卻有位大廚,樂於分享烹飪祕訣。隱身在大樓裡的「Neta心廚教學與私房菜」,是主廚Neta開設的廚藝教室,她一派輕鬆說:「土生葡菜不必怕人學,因為越多人懂,才不會失傳。」
「葡國雞」是經典的土生葡菜, Neta驕傲的說:「這道菜你在葡萄牙找不到。」數百年前,葡萄牙人航海沿途行經印度、東南亞、澳門、日本等地,當他們需要補給時,就會靠岸,有時候沒有錢,就以物易物,葡國雞就是運用這些各地食材,創作出的佳餚。







Neta的葡國雞選用雞腿肉、馬鈴薯為主要食材,並加入黃薑粉、月桂葉、洋蔥、乾椰子粉、白酒、椰奶、番茄醬、葡式臘腸與黑橄欖。她說,很多餐廳已經不加番茄醬,更有人誤解這道菜是咖哩雞,「看似再微不足道的香料,都是很關鍵的味道。」她強調。
等待的過程中,Neta不忘分享她的烹飪秘訣,「燜葡國雞的過程最忌不斷打開蓋子檢查」,很多人擔心湯汁煮乾或燒焦,Neta說,按照她的做法,可以完全放心。
葡國雞裡面能看得到一半歐洲血統,一半亞洲血統,另一道「鹹蝦酸子排骨」則完全不像葡國菜。先在三層肉淋上醬油、老抽,按摩後醃漬30分鐘;混合紅蔥頭、羅望子、蝦醬與蔗糖塊調和的醬汁,幾乎是正統葡菜不會使用的調料。
土生葡人發現使用羅望子醃的肉,鬆軟可口,與蝦醬混搭後,又能中和蝦醬的鹹,還能突顯蝦醬的鮮味與香氣。最後端上桌的這道黑麻麻料理,吃起來有點酸、鹹、甜,彼此搭配恰如其分,三層肉咬起來頗有澳門滷肉飯的滋味,讓我10分鐘內就嗑完一碗飯。






最神奇的是,這些食材在東南亞很常見,但當地廚師並不會這般組合搭配,只有土生葡人才想得出這種混搭吃法。幾日下來我發現,土生葡菜吃的並非正不正宗,每天餐館都有自己的家族歷史與配方,有類似的菜色卻不全然相同,之所以讓人意猶未盡,正是因為土生葡菜嘗的是澳門的歷史與葡萄牙人的航海軌跡,混搭與融合才是它的精髓。






Neta心廚教學與私房菜
- 地址:澳門美副將大馬路46-48號萬基工業大廈10樓A座
- 電話:+853-6685-5889
- 課程:採預約制,2道菜澳門幣350元/人(約NT$1,295),最多10人,預約可電郵Netaclub@gmail.com。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