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半畝園三】看不下去馬英九邊吃麵邊擦汗 老店打掉重練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第二代張怡安不捨母親生病、老店漸褪色,15年前放棄美國工作,與先生徐志明回台灣接班,從廚房學起。
第二代張怡安不捨母親生病、老店漸褪色,15年前放棄美國工作,與先生徐志明回台灣接班,從廚房學起。
這兩年台北有不少老店已熄燈,半畝園走過45年,其實也經歷過所有老店漸漸跟不上時代的問題;曾經一個中午只做5、6桌生意,還出現負評。第二代張怡安本已打算在美國定居,看到做了30年的老父想退休,母親獨撐一年累到生病…最後便還是放不下老店,與夫婿回來接班。
老人家的腦海裡,停留最多的畫面總是半畝園的全盛時期,「一天就要用掉兩大桶牛絞肉,你看生意多好!」第二代張怡安從小看到的則是爸媽實在太辛苦。「人手不夠的時候,很常看到打烊後,我爸即使累壞了還要在那邊拖地、我媽就在另一頭裝醬油罐…我小時候就立誓,長大絕對不嫁給開餐廳的!」
店內掛著的半半歌,是創店時老老闆張敦敏的友人所寫,「半間小店路邊、半面半餅饌鮮」頗有半畝園特色。
發誓不嫁給開餐廳的張怡安,萬萬沒想到,自己最後不但接下了老店,還把老公徐志明也一起拖下水。徐志明跟張怡安是在紐約念書時的同學,大學畢業後,兩人本來已經在美國找工作,卻因為一次返台看爸媽,張怡安發現半畝園整個中午時間只做了5、6桌生意,心頭一驚。「我坐在那看了好久,生意怎麼變差了。然後我上網看,發現有些負評,大多都是說環境老舊…然後爸媽年紀也大了,媽媽還累到得乳癌,根本也無力好好經營…忽然有個衝動就覺得要接下來。」
第一代老老闆張敦敏的牛肉餡餅吃法是:「先咬一口讓一點湯汁流到杓裡,吃完以後,再把那口湯汁喝了。」
張怡安那時才知道自己跟半畝園的感情其實那麼深,「我實在是沒有辦法看它這樣…你看中華路有很多的老店,生意不好了,員工也散漫了,慢慢地就都沒有了…」她說,很多老店最後就是靠著一塊招牌撐著,「老一輩的人不太願意改變,像我媽是客家人,本來就比較節省,店裡冷氣不冷了也不換,你就會看到那時候還是台北市長的馬英九坐在那兒邊吃麵邊擦汗…」
半畝園也曾經歷老店員工散漫、環境老舊,跟不上時代的問題。第二代接班後除了重新裝潢、也帶入不少新思維。
老店的滋味依然,但看在從美國念書回來的年輕第二代眼中,卻深知某些地方已漸不符時代要求。知道自己一人絕對做不來,張怡安想到老公當兵時是做伙房,「我就問他願不願意一起回來做。他也滿掙扎,因為他本來已要進美國親戚的公司上班,而且他當伙房時就知道做廚房很累,哈哈。」兩人最後硬著頭皮接下。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