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物價指數逐年翻漲,物價上得去、回不來,在此同時,如何讓你的資產保值,投資絕對是不二王道。」八大新聞當家主播石怡潔站在大螢幕前解讀新聞,播報內容都是與你我生活息息相關的物價與投資訊息,而她嘴裡說的抗通膨「王道」,自己很早就開始力行。
【名人理財】房仲媽媽親授 主播石怡潔買房不敗3招

八大新聞主播石怡潔靠基金存出人生第一桶金,婚後進軍房地產投資的她,因為有經驗老道的房仲媽媽親授,2009年從低總價小宅入門,幾次換屋都獲利接近3成出場,輕鬆躋身包租婆。

事實上,不論記帳、買基金或投資房地產,石怡潔通通在行,尤以房地產投資成果最為豐碩,原來背後有從事房仲20多年的房市達人石媽媽當軍師,石媽媽常告誡她房產投資大原則是,「大錢要花在無法改變的優質環境上,例如週邊要有捷運、公園等設施,至於屋況老舊,只需花小錢就能解決。」
石怡潔投資小檔案
- 出生:1973年
- 學歷:東吳國貿系、台大EMBA財金組
- 現職:八大新聞部主任暨民生新聞主播
- 經歷:台北TV、環球電視、台視記者兼主播
- 投資心法:買屋從小宅、低總價入門,郊區也有好地段,出租房產善用裝潢,不讓破窗效應發生
這句話石怡潔聽進去了,2009年她入手的第一間18坪小宅,位在北市內湖金湖路上、鄰近捷運站及美國在台協會(AIT)內湖新館,以每坪40萬元成交,「當時AIT已經確認落腳當地,有消息在傳未來可能設立小學,基於可能會有另一個美國學校設立的利多,我就介入投資。」
獲利數百萬 出租養房貸
石怡潔表示,18坪小宅總價不到8百萬元,房貸壓力不會太大,「貸款成數7至8成,我選擇寬限期內還息不還本,一開始每月收租2萬元,就能支付全部房貸。」2年多後,以每坪53萬元賣出,獲利超過2百萬元。

嘗到甜頭後,石怡潔2011年又在附近買了另一間20坪小宅,雖然週邊房價已上漲,但因屋主是信用擴張週轉失靈的投資客,讓她得以在法拍市場,以每坪40萬元的價格撿到便宜,「目前這間小宅每月收租23,000元,本息攤還的貸款支出,全是由房客買單。」石怡潔滿意地說。
法拍市場眉角多,石怡潔之所以敢大膽進場,自然是因為有媽媽在一旁當軍師,不過,石怡潔也相當有想法,以下即是她買房不敗的3招。
招數一:鎖定二房小宅
石怡潔認為,少子化讓小宅需求不墜,且因小宅總價低,只要收租穩定、租約長,投資就能快速回本,也較容易達到理想的租金投報率。
「前幾天有一則新聞指出,從全台六都的住宅待租率觀察,有二種類型待租率最久,一是新屋,主要原因是稅制墊高租金水準,二是40坪以上的大宅,目前這類需求減少。」石怡潔表示,任何投資都是「bottom-up」(由下而上),必須了解庶民的文化、經濟趨勢,才不會失了準頭。

對於這點,已經退休的石媽媽也補充談到,「小宅一定要有二房,因為坪數少的小套房,租金水準約1萬出頭,甚至低於1萬元,如果期待收租,客群可能是短租1年或收入較不穩定者,屋主得要多費心管理。」
招數二:蛋白區找美好
大家都說買房首選地段,但石怡潔卻認為,即使不在市中心的好地段上,還是有美好事物,也許少了住市中心的便利,但是多了郊區房子的棟距美感。「大家都說,房子要買在蛋黃區,但如果資金實力不夠,就不要去想這件事。」她強調,買房不能給自己過多壓力,否則時間、資金等籌碼都不在掌握中,出租或轉手永遠被牽著鼻子走。
2013年她在捷運東湖站附近入手一間30坪的公寓,單坪35萬元、總價1,050萬元,「東湖因為位處邊陲又多電塔,房價相對低,但不可能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因此挑屋我要求採光、風景、棟距都不能少。」2年後售出賺進300多萬元。
招數三:好裝潢吸好客
石怡潔笑說,剛開始看房時,常被美輪美奐的裝潢圈走,「以前我是絕對夢幻,看到電壁爐就覺得好療癒,可見裝潢的效果有多大。」
所以當角色轉換後,石怡潔很捨得花錢裝潢,以留住好房客,例如內湖的小宅就有一片吸睛的落地窗,賞屋客都讚賞,她說這是「破窗理論」,亦即若建築裡有少許破窗卻放任不管,就會引來更多破壞者破壞更多的窗,「相反的,如果你內裝弄得非常舒適,房客也會珍惜你的房子。」

經過多年的訓練,石怡潔看屋已經變實際了,「現在看屋不僅要眼到、腳到,還要摸一摸、翻一翻。漂亮的裝潢我可以自己來!」
對於石怡潔來說,理財這件事算是水到渠成,因為石媽媽從小就灌輸3個女兒:「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丈夫有還得去伸手。」石媽媽說,這句話也是她母親傳授的,「我們那年代存錢都靠標會,現在時代進步,怡潔可以靠基金、買房存錢。更重要的是,我都跟女兒講,花錢要記帳,不能胡亂花。」
基金不停扣 累積多桶金
媽媽的教誨,石怡潔力行,平常即使是買水果花了360元,她也會記在手機的App軟體裡,她開玩笑說:「我是金魚腦的記憶,不記下來,根本不知道自己花了多少錢。」

而回想投資第一步,石怡潔笑說,那時剛進台視當記者,工作壓力大,天天都被主管罵,忙到人生好像只剩跑新聞,「當時投資離我很遙遠,但我做了一個動作,就是定期定額扣款買台股基金,只是想說這樣做,應該對市場能有近距離觀察,剛好看到公車上的基金廣告,我就像是射飛標似的,開始每月投入1萬元。」
沒想到,不久就遭遇2000年的網路泡沫崩盤,台股隨之大跌,但忙於工作的石怡潔沒有停止扣款,一路扣了4、5年後,「有一天我看到對帳單,發現累積報酬高達233%,從此我就意識到,投資可以累積人生多桶金。」

之後她進階買賣台股,婚後更跨足房產投資,因為房產摸得到看得到,感覺最踏實,加上媽媽的經驗傳承,從此愛上房產投資。如今躋身包租婆的她,除了主播薪水收入,又有租金加持,完全無需跟爹娘、丈夫伸手。
專家建議
法拍需謹慎 槓桿不過度
天時地利不動產顧問公司總經理張欣民認為,現階段的房市,以投資角度進場的利潤已被壓縮,較有利可圖的物件多在法拍市場,但買法拍屋需具備專業知識,也需做足功課,並非一般人可掌握。
石怡潔的媽媽有豐富的房仲經驗,能取得第一手的訊息,但還是要留意以租金養房貸的槓桿不宜過度擴張,否則遇到空租期或利率上升,若手上又沒有充足資金,繳款很容易亂套。這是財務上一定要留意的重點。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