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觀股市】美中貿易從關稅戰到科技戰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華為被放入美商務部的「實體清單」,代表如果沒有美政府批准,華為無法向美企業購買零組件和技術。(東方IC)
華為被放入美商務部的「實體清單」,代表如果沒有美政府批准,華為無法向美企業購買零組件和技術。(東方IC)
在美中雙方互加關稅之後,貿易談判進入到了另一個新的領域。美國總統川普在上週簽署了行政命令,宣布國家進入了緊急狀態。

被列清單 華為恐停擺

除了禁止「外國敵對勢力」進入美國通訊系統之外,更將華為放入了美國商務部的「實體清單」,未來如果沒有美國政府的批准,華為無法向美國企業購買零組件和技術。
對於全球經濟來說,後者的影響是遠大於前者的。
因為美國市場對現在的華為來說,並不是那麼重要,但美國晶片製造商是華為供應鏈中相當重要的一部分,如果華為無法取得相關零組件,那麼華為的營運很可能就要停擺。
我在上週的專欄中提到,這種全面貿易戰並不會有太多人從中受益,這次的華為事件也是如此。根據華為的說法,他們已經準備了1年以上的零組件庫存來因應目前的狀況,這樣未雨綢繆的規劃是有可能的,畢竟不久前的中興通訊事件與孟晚舟事件,已經讓華為對這樣的制裁有了戒心。
但對於原本的供應鏈來說,這也意謂著在接下來很可能無法持續出貨給華為。

掃到台廠 獲利受衝擊

除了美國供應商,台灣業者也是供應鏈中相當重要的一環,包括台積電、日月光、大立光、聯發科、南亞科與鴻海等等。而這些業者接下來的營收很可能都會因此受到影響,相關個股在短時間內恐怕都會面臨不小壓力。
美中雙方的貿易談判,目前看起來雙方的賭注是越押越大了,而最有可能停火的時間點,是在日本大阪舉行的G20會議,但那要等到6月底。在那之前,價值3,25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可能又會再被加徵一次關稅,這麼一來,美國幾乎是將所有從中國進口的商品都加了一輪關稅。
對於台灣業者來說,除了華為事件之外,企業還要面臨要不要遷廠、如何遷廠的規劃。而以目前的市場環境來看,需求要進一步上升是不容易的,但貿易戰帶來的關稅成本、遷廠成本,可是紮紮實實的存在,而這都會影響到台商未來的獲利與股價表現。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