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一點訣】現撈一定新鮮? 達人:「聽聽就好!」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東和食品只向固定船家收購現撈鯖魚,吳宗賢從魚眼、魚皮一眼就能辨別是否新鮮,從源頭確保品質。
東和食品只向固定船家收購現撈鯖魚,吳宗賢從魚眼、魚皮一眼就能辨別是否新鮮,從源頭確保品質。
「來喔!來喔!現撈ㄟ好呷」,強調尚青的海鮮,不論是在市場或餐廳,只有喊出「現撈」2個字,就彷彿黃袍加身、身價三級跳,然而因漁場遠近、撈捕航程,並不是所有魚種都適合現撈的保存方式,身為全台最大鯖魚出口商,東和食品總經理吳宗賢為讀者揭開市場現撈不能說的秘密。
「消費者要有正確的概念,很多人以為在市場的買魚,號稱是現撈,魚的眼睛晶亮、魚皮顏色飽滿,其實都是冷凍魚解凍,特別是高級魚白鯧、金線魚,絕對不可能是現撈,有時市場攤販解凍販售,為符合現撈刻板印象,得添加化學藥品保鮮。」吳家餐桌三餐無魚不歡,為導正消費者錯誤觀念,吳宗賢不惜道出業界不能說的秘密。
鯖魚肉質易腐敗,進入冷凍選別廠後,以冰塊與鹽水保持魚肉鮮度。
就以鯖魚來說,漁民口中流傳一句「出水即腐」諺語,意指離水的鯖魚就算外表看起來光鮮,很可能肉質已開始腐敗。事實上,從生物特性來看,鯖魚之所以容易腐爛,關鍵在於魚體一旦死亡,就失去了對生物酶的控制,生物酶會迅速分解魚體蛋白質,加快腐敗過程。
這也是為何只有在沿海附近市集才能買到鯖魚,其餘多半作為鹽鯖等加工處理。脆弱的鯖魚也凸顯其從捕撈上岸、運送、加工保持鮮度難度,而東和食品是宜蘭最早建置冷凍設備的食品工廠,採購鯖魚一旦離港上岸全程冷凍保存,選別池刻意維持與海水相當鹹度,避免魚肉組織遭破壞。
冷凍廠員工忙著快狠準選別,依魚的尺寸分篩出做為冷凍魚或罐頭的原料。
巡視冷凍廠的吳宗賢隨機拿起一條鯖魚,從源頭確保魚貨品質,初步選別分篩後,小尺寸黑尾可賣給日本商社,做為平價烤魚食材;10公斤裝鯖冷凍後銷往市場通路,可做成鹽鯖或煙燻料理,通路遍及泰國最大連鎖超市Tesco Lotus、越南、俄羅斯小吃餐飲店;20公斤裝則準備送往罐頭廠,做為「好媽媽」鯖魚罐頭原料,努力拓展全球市場30年,東和食品已成為國內最大鯖魚出口商。
「我們把拿到市場銷售等級的魚拿來做罐頭,我們的觀念就是這樣子,要做就要做最好的。」吳宗賢說明,鯖魚是全年皆有的魚種,但冬天的鯖魚最肥美,而後蓄積的能量被用於洄遊、交配或製造生殖細胞,魚體肌肉量、脂肪量開始減少,品質也隨之下降,宜蘭因地理位置得天獨厚,鯖魚產量占全台9成。
東和食品替日本超市開發鯖魚罐頭,主打百元日幣平民美食,創國內罐頭先例。
身為鯖魚專家,吳宗賢研發不少變化吃法,像是早餐他會煮一碗麥片粥,加入茄汁鯖魚罐頭調味,「我最喜歡吃鯖魚跟鮪魚,都是本地的魚,鯖魚的吃法太多了,可以乾煎,醬油煮,甚至連最普通的茄汁鯖魚也有高下之分,油度是關鍵。」
俗話說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鯖魚的好吳宗賢最了解,下半年他計畫開發一款季節限定蒜滷鯖魚,「這是宜蘭人的家常菜,要用冬天的魚才能做,油度才夠肥滿。」真叫人拭目以待。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