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魂的母親三】藝術家需要獨處 她與丈夫長期分隔德奧兩國

mm-logo會員專區人物
林美虹說她和劇團舞者情感的交流有一定的界線,私下不喝咖啡不吃飯,但她說舞者信任她,「在劇場,我們一定要絕對信任。」
林美虹說她和劇團舞者情感的交流有一定的界線,私下不喝咖啡不吃飯,但她說舞者信任她,「在劇場,我們一定要絕對信任。」
馬路上俯拾皆得的靈感是片段的色塊,但色塊變成畫,她需要獨處,需要絕對的安靜地思考,「我不寂寞,但我需要孤獨,做藝術創作,某種程度跟出家也沒什麼兩樣。」藝術創作如出家,故而編舞家的婚姻也不是尋常婚姻 。
她先生Bernhard Helmich是德國波昂歌劇院院長,她在奧地利,夫妻相隔600公里,每個月見個1、2面,婚齡至今29年,「我可以在他旁邊替他打點很多派對,替他廣結善緣,好好當個院長夫人,這點我做得到,但這就不是我。我們不一起工作,但我什麼樣的狀況會很疲倦,彼此是圈內人,可以互相體諒,結婚更像是結盟,是一種依存關係。」不怕他有外遇嗎?「怕的話,就不會坐在你面前了。我們都是做藝術的人,他擁有的機會,我也會有。不要忘了我也有許多漂亮的舞者。」
關於自我:總在作品發現,我的失落就在這,我的夢就在這。
她有時提到舞者,都說「我的孩子們」,難道沒想到要有一個小孩?「生小孩我得對他負責,我不能送給奶媽、奶奶,懷孕得要停下來3年,需要很大的衝刺力…」編舞家突然停頓下來,「其實我曾經有過,也覺得可以離開工作崗位,但孩子沒保住,4、5個月就流掉了。」何時的事?「40歲的時候吧。」那是在《天鵝之歌》之前或者之後?「幾乎同時。」所以某種程度,劇場就是你的孩子,對嗎?
「是。」編舞家楞了一下,然後語調沒有起伏說了下去,「我們做藝術的,其實很知道怎麼去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念,但我常常在我的作品發現另一個我不認識的自己。生活中刻意被我忽略的枝枝節節、種種不順暢的地方、哽住的地方,我總是會在我的作品發現,我的失落就在這裡,我的夢就在這裡。」
至此,我們恍然明白,她在排練場那個母親一樣溫柔和安慰是從何而來。
「我是10年前才知道228是怎麼一回事,你會很訝異,你怎麼會這樣後知後覺?那像是我們在馬路上走,一個不專心,發現只要差2秒鐘你就被車撞死了,那種心情台灣話叫做『驚惶』。從認知到震撼,因為心中有痛,你想問為什麼?你想撫平那樣的痛。」
林美虹的《新娘妝》取材228,但內容關於極權對人民的壓迫、關於母愛,放諸四海皆準,故而2011年在德國發表,反應熱烈,在歐洲演出超過50場。2年前,因為歐洲難民問題嚴重,在奧地利林茲再度上演。
以228作為藝術創作題材,在林美虹之前,侯孝賢《悲情城市》、林懷民《家族合唱》,甚至是舞蹈家蔡瑞月都留下傳世經典作品,「我錯過了那樣的風潮,但還是很執意今年要回來,我想用藝術去碰觸台灣最深的痛,228是沒有去清洗的傷口。台灣給我的感覺是很含蓄、很壓抑,另外一方面又很暴戾,那是傷口蓋住的關係。」不是揭露、不是控訴,編舞家再次談論228,是安慰和疼惜,是虛擬的母親伸出溫暖的手把一群活生生的人聚在一起,去哀弔,去想念,安慰死去的,也安慰活著的,「我也不知道這樣講,是否有碰觸到痛處?其實你只是讓他知道,我一直都在這裡,我知道你的痛,我一直沒有忘記。」

林美虹小檔案

  • 出生:1959年生於宜蘭羅東
  • 學歷:義大利羅馬國家舞蹈學院、德國埃森福克旺藝術學院畢業
  • 經歷:1991年起陸續擔任德國普倫歌劇院舞團、多蒙德歌劇院舞團總監及達姆國家劇院舞蹈劇場藝術總監
  • 現職:奧地利林茲國家劇院舞團藝術總監
  • 重要作品:《新娘妝》《羅密歐與茱麗葉》《布蘭詩歌》《歐菲爾與尤利迪斯》《天鵝湖-柴可夫斯基的悲愴人生》《小美人魚》《樂音繚繞》等。作品屢獲德國、奧地利等各藝術大獎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