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藝由市場起家,如今已是在地名店。蘇揚智的父親蘇進良曾是第一批在「奇華」「超羣」等香港知名餅店受訓的台灣人,練就一身作中式餅的紮實功底,卻不受傳統窠臼束縛。
【老麵包店的中秋】蛋黃酥收服空姐的胃 51年老店圈粉有新招

1968年創立,桃園「超藝西餅藝術蛋糕」懷舊又大氣的行書招牌,彷彿是51年來餅香的具象,成了南崁人共同的青春記憶。「我們是作中式漢餅起家,許多客人一吃就是三代,祖孫的結婚囍餅都在我們這裡訂做。」第三代老闆蘇揚智說。


就以「老婆餅」為例,他把中式酥皮中的豬油改成法國奶油,餅皮香酥而輕盈,並拿掉餡裡的冰肉(糖漬肥豬肉),以麥芽糖和糯米做出Q勁口感,出爐現吃,甚是美味。


大批「蛋黃酥」正好出爐,渾圓飽滿的餅身刷上蛋液烤得金黃,恰如一顆顆中秋的滿月。除了烏豆沙餡,還有古早味的鳳梨和芋泥任君選擇,襯著以酒低溫烘烤的鹹蛋黃,溫潤甜味中一抹鹹香。蘇進良得意地說:「我們自己有製餡機,能調整口味,做出有別於制式餡料的特色。」

這均衡感不僅讓在地人回味,也勾住外國人的味蕾,蘇揚智本科讀理工,卻選擇回家接棒,他發揮年輕世代的創意,以18世紀的福爾摩沙藏寶圖為「土鳳梨酥」設計外盒,向觀光客行銷台灣。

店面離機場不遠,常有旅客回國前來此最後採購,他笑說:「我們附近是長榮宿舍,很多空服員跟我們感情都很好。」採訪這天正好碰上泰籍空姐來補貨,帶著零食來跟老闆分享,老闆娘忙不迭地把蛋黃酥、鳳梨酥塞進她的口袋,互動不像客人,倒像回家的女兒。

中秋吃月餅有時是苦差事,但蘇揚智改良傳統配方,減油減糖縮小個頭,吃起來更沒負擔,像是綠豆椪變身無肉版的「綠豆酥」,或者今年新推出的「茶梅酥」,外皮融入紅麴和梅粉,餡裡拌了台南脆梅,令白豆沙多了分雅韻,老店挹注新生代的種種巧思,拉近了老月餅跟年輕人的距離。



超藝西餅藝術蛋糕
- 地址:桃園市蘆竹區南崁路187號
- 電話:03-322-5151
- 營業時間:08:00~23:30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